三生三世不易安李清照(第2/4页)

古人常常认为“生得好不如嫁得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生在钟鸣鼎食大富大贵之家,但她们都没有好结局。元春被深锁宫门,骨肉离散难得团聚。迎春更是遇人不淑,惨遭虐待,嫁人不到一年便家暴致死。探春精明能干但远嫁他乡,终是无依无靠。宝钗更不用说,顶着二奶奶的头衔,后半生注定独守空房。所以,虽然所谓“嫁得好”这种事没什么标准答案,但幸福度肯定是衡量好姻缘的重要指针。就此来说,李清照的婚姻的确是比较成功的。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的时候,已经在北宋词坛声名鹊起,算是颇有名气的才女了。嫁给赵明诚之后,二人互相欣赏,彼此爱慕,词赋唱和,勘校诗文,收集古董,是同舟共济的柴米夫妻,也是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所谓“佳偶天成”恐怕指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夫妻。如果按照封建思想的主流调子,将“女人的嫁人”比作“第二次投胎”,那么李清照“这一世”的生活算得上丰富多彩而又五味杂陈。

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清照思念丈夫,闲愁万种涌上心头,只好填词解闷,遥寄相思。这段时期的作品,因较少女时期的生活丰富了些,词作也增加了些少妇的忧愁。但总体上说,多属内容浅近、语言清新的类型。李清照也从擅长的小令渐渐转型,开始尝试中调的创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从清秋的景色起笔,红藕香残,在这清冷的秋天,独自登舟。雁字空回,无人寄锦书。满月正圆,望月的人却没有团圆。下片直写“花自飘零水自流”,年华如水,所谓青春与爱情都是有缺憾的,一种淡淡的悲凉渐袭心头。而在这清冷幽静的环境中,她始终相信丈夫也在这样思念着自己,这“相思”一化为二,两个人共同分担。想到此处,她心里又约略得到些宽慰。但这离愁别绪始终无法化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结尾两句对仗工整,眉头上放下的闲愁又被自己放回到心上,更坐实了“此情无计可消除”。全词流畅自然,意境清雅幽怨,艺术感染力极强,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与赵明诚离别的日子里,李清照创作了很多类似的词作,愁绪万端,相思绵绵,佳作连连。据说,有一次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赵明诚接到词函之后,自叹弗如,觉得李清照写得实在好,心里非常惭愧。但是男人的自尊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连续奋斗了三天三夜,一口气写了五十首,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混在其中,请朋友陆德夫来鉴赏。陆德夫玩味再三,说这里面只有三句写得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老陆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一看,全都是李清照写的,跟他没什么关系。当然,这只是元代《琅嬛记》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故事的背后似乎也暗示了赵明诚对李清照才华的认可和钦佩。

古代社会中,男尊女卑,多数男人都瞧不起女人,哪怕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在男人看来也不过是一件玩偶,很难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承认,遑论所谓的尊严和价值。但李清照夫妇生活的北宋,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宽松,加上赵匡胤登基后曾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杀诤臣,不杀读书种子”,促成了尊重文化的积极风气。李清照出身望族,满腹经纶,词学水平早已得到全社会的公认,所以赵明诚以李清照为荣,赞赏爱妻之事便成为后世的美谈。此事若要放在理学禁锢已然横行的南宋,赵明诚的做法转而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所以,作为一代词人,李清照能够有如此浪漫的生活和幸福的婚姻,既得益于自身的才华横溢,也有其社会历史提供的契机。

在历史螺丝松动的时期,北宋的繁荣和自由滋润了她的秀美和温柔,给了她怦然心动的爱情,琴瑟和谐的婚姻。她从亭亭玉立不识愁滋味的少女,长成为闲愁万种却又家庭幸福的少妇。虽然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因为政治原因屡遭宦海沉浮,她亦提心吊胆跟着时喜时忧,但大多数时候,有赵明诚遮风挡雨、温柔呵护,她的生活还是乐多于苦,喜多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