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大钱办小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第6/14页)
古平原听了这话也是一愕,随即苦笑一下:“不能这样算,我喊出的价里有一半也是替常家喊的,再说我答应给的厚恤,也不能让常家拿钱。”
常玉儿恍若未闻,手依旧一动不动平端着。
“再说你们眼看就要搬出这常家大院,还要找栖身之所,常家也还有外债未清……”
“古少爷。”常玉儿的声音又冷又硬,仿佛比北风还凉上三分,“常家的事儿是我们自家的事,不劳旁人动问,这份好歹我还懂。”
古平原一听就明白,这是冲着自己今天早上一句“不知好歹”说的,眼见街上已经有人注意到常玉儿手中托着的巨额银票在指指点点,若是再给常家招来是非,则与自己如今的想法背道而驰。古平原无可奈何,将布包接了过去,折两折在贴身处放好。
“常姑娘。”他见常玉儿转身要进去,张口一呼,“我要去牢里看看老爹,你要不要一同前去。”
常玉儿咬着下唇没言语。她是真想去,昨天到了县衙大牢,王天贵安排之下她只见到了古平原出丑的一幕,自己的爹爹却没能见到。今日与李嫂再去探监,狱卒却推三阻四,说什么案子没过堂,为防串供不能探望。自己想到爹爹在牢里受苦就忧心如焚,如能见上一面自然再好不过。可是方才把话说得这么绝,现在怎么好意思再转过身去。
李嫂一见常玉儿不拒绝也不说话,便知道姑娘家脸皮薄,方才把话说绝了,现在不好转圜,连忙开了口:“古少爷,那再好不过,只是真的能见吗?”
“这个我来想办法。”古平原心里也没底,万一狱卒硬是不让见,那也没法子。
“好,好。古少爷你稍等片刻。”李嫂踩着小碎步跑进去,不一会儿出来交给常玉儿一个柳编提篮,“仓促间也没什么东西,几样现成的面食点心,我还把老爷跑买卖常用的水囊灌了一囊酒,这天太冷,喝点酒暖暖身子也好。”说罢,一推常玉儿,“快跟着古少爷去吧,见了老爷别哭,多安慰着。”
古平原与常玉儿一前一后默不作声地走着,两个人心里都觉得说不出的别扭。走了两条街,古平原先开了口:“方才听李嫂说,刘兄弟不知去向,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他的依然是一阵沉默,古平原只得知趣地闭上了嘴。他路上敲开一家炉房的门,用加一的贴水兑开银票,换了二十个京丝银锭,放在一个木盒里码得整整齐齐。
等走到县牢门口,守门的狱卒一横水火棍,斜楞着眼问道:“干什么的,大狱重地,不得擅近,离远点。”
“差爷。”古平原语气温和,“我们是犯人的家属,想入狱探探监。”
“都什么时候了,你们懂不懂规矩,哪有晚上探监的道理!牢门早已下钥,要探监明天早点来。”狱卒这一大声嚷嚷,从大牢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人敞怀罩羊皮长袄,头戴六棱瓜皮帽,上团下尖一张脸,嘴抿成一条缝,开口问道:“什么事啊,大晚上吵吵嚷嚷。”
那狱卒立马堆起笑脸:“大人,有两个人不懂规矩,非要大晚上探监,我这正撵着呢。”
“嗯?”那人翻起鱼泡眼,借着门前的灯笼火光拢目看了看,认出了古平原身后的常玉儿,“是你啊,不是告诉你了吗,常四案子未审不能探监,怎么又来了,回去吧!”说罢连连挥手,一副法不容情的样子。
“听见没有,这是我们典史李大人,他老人家发了话,你还不回去?”一旁狱卒喝威道。
古平原听说出来的这人是典史,立时精神一振。按清制,县里坐衙的自然是七品知县,然而他主管刑名钱粮,下面有许多事是更低品级的官儿来分管。比方说八品县丞大多管兵马驿差,九品主簿管文书教谕,再下面就是管三班六房和牢狱的典史了。典史是不入流的功名,但论起所管之事,却比县丞和主簿更有实权,也是百姓最常打交道之人。因为在县里官儿中排行第四,俗称“四老爷”,最是官小威风大。所以尽有那风尘俗吏在省里藩司处使了银子,宁当典史不当主簿,就是看中此处油水最丰的缘故。
古平原知道,若能结交下掌牢狱的典史,无异于给常四老爹在黑狱中点了一盏明灯。所以他打起精神,牢牢地盯着此人。
“李大人。”古平原踏前一步,冲着李典史一抱拳,“请借一步说话。”
“你有什么事?”李典史这种事见得多了,知道他要请托行贿,于是随古平原往边上走了两步。
既然没有严词相拒,又跟了来,那就好办了。古平原根本就不多说,话再多没有银子好看,他只把那木盒捧在手里打开,对着光处一亮,二十个新铸好的京丝银锭闪着釉面青光,看得那李典史不由自主咽了口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