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第6/7页)
“不过你大可放心,朕不仅没追究,还厚待了你的亲眷。朕将你的女儿册为了崇徽公主,保她一生荣华富贵。”
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也跪下了。
这下再无人敢上前打断李豫。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李豫旁若无人地对李世民委屈哭诉:“太宗,儿臣为难啊!儿臣这个皇帝做得实在……”
“咎由自取!”
李豫一愣,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咎由自取,文过饰非。”
李世民再次重复。他这次语气十分严厉,神态更是难得一见的艴然不悦。
“朕早就发现你有文饰遮羞的毛病,没想到现在愈演愈烈。”李世民威严地望着李豫,目光冰冷:朕问你,升平和你告状后,郭子仪是何反应?”
李豫沉默了片刻,缓缓回答:“杖子数十。”
“其后郭家可还有此言?”
“……无。”
“朕再问你。你命李光弼救驾时,程元振当时又在哪里?”
“在、在儿臣身边。”
“朕再问你。李光弼率军回徐,你若真想宽慰他,为何不将其家人送回徐州,反而命他胞弟驻守宫中,又特意将他母亲从河中带至长安?”
李豫抿唇不言,面色逐渐灰白。
“还有仆固怀恩叛乱一事,究竟是何缘由,你一五一十说来!”
“儿臣、儿臣……”李豫头上冒出冷汗,像是突然变成了结巴。
“让朕来猜猜,是不是和你亲信宦官有关?”
李豫讷讷不言。
李世民盯着李豫看了片刻,缓缓吐气。
他知道恩威并施的道理,如今雷霆已过,必须春风化雨。见李豫面色难看,李世民主动缓和了声音:“朕知道,你登基时形势不好,八年的烂摊子丢给你,你能做到如今地步,想必也是尽心竭力。”
“儿臣、儿臣……”
李豫抬起头。
这一次,他面上的委屈和痛苦毫无作伪。如同一只的猛虎被强行束缚,李豫的眼里还有不曾泯灭的雄心壮志,但他四十来岁的面容上却已刻满疲惫和沧桑。
李豫像是被剥掉了假面,刚才还恨不得所有人都看清自己脸上眼泪的他,此刻竟然以袖拭泪,说不出话。见众人望来,李豫豁然起身,居然匆匆离开了锦布前。
“无碍,让他去吧。”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继续看水幕。
李世民面上自若,心头却难得地有一丝紧张:
这是最后一个考验。
李豫,李冬郎——希望朕没有看错你。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770年,这一年,风起云涌。庙堂之上,代宗设计除去权阉鱼朝恩。江湖之远,杜甫的生命也逐渐走向尾声。】
【这一年,他在潭州遇到了一位故人——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是唐朝最出名的音乐家、歌唱家。开元之时,李龟年在长安的风头可谓盛极一时。可惜安史之乱爆发,李龟年逃离长安,一直流浪,靠吉日良辰在宴会上唱歌挣钱度日。从北到南,他居无定所,直至潭州时,已经漂泊了七八年之久。】
【两人在潭州偶然相逢,两位历经磨难的老人相视无语,万千感慨在心头激荡。在最终,杜甫却只以一句简简单单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纪念此事。以喜写悲,戛然而止,万般滋味,只可意会。】
【据说之后不久,李龟年在一次宴会上唱了一曲《伊州歌》,唱罢“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后,李龟年因心情太过哀痛,竟然当场昏倒,四天后才勉强苏醒。之后,他不吃不喝,忧郁而逝。】
【而另一边,才刚安顿的杜甫又遇到了潭州战乱,全城百姓被迫仓皇出逃,杜甫一家也不得不卷入其中。一家人逃到衢州,找到了他们之前遗留的小船,慌忙向耒阳漂去。偏偏此时耒阳发洪水,杜甫一家被困在小船上五天五夜。当时的耒阳县令聂某闻讯,派人送来酒肉,令杜甫一家死里逃生。】
【几日后,耒阳县令亲自来江边寻找杜甫,可惜洪水苍茫,小船早已漂到了湘江上。县令不知道的是,杜甫因虚饿太久,骤然饱腹,竟然上吐下泻,出汗不止。或许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杜甫趴在枕上,写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杜甫仍未忘却家国黎民:“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只可惜,故土战火纷乱,太平遥遥无期。在这叶漂荡的小舟上,诗圣杜甫走完了他的一生。】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忧国忧民、悲天悯人。正是在“穷年忧黎元”和“济时敢爱死”的思想主导下,他将目光从王公贵族转向了底层百姓。农民、士兵、织女、船工、寡妇、老汉……这些被其他文人懒得一顾的底层人民,却一一进入杜甫诗中,成为他诗歌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