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奇怪的日记

死魂和鬼差不多,都是人死之后灵魂变化的产物,只是死魂比鬼要低一个等级,比鬼更弱不禁风,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投胎,死魂就会像过季的蘑菇,逐渐风化消失,这个时间期限大概只有7天到半个月,命格硬一些的,也只能勉强维持一个月左右。

荀言:“守株待兔?”

秦以川:“距离天黑还有四个多小时,翻一下,看看这屋子里有没有什么东西,这些死魂不会无缘无故反复在这里徘徊,如果不是房子本身就有什么说法,就是藏着些什么,值得他们惦记。”

屋子简陋,家具不多,想找东西本来不应该很困难,找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六间房,连带着院子里,被秦以川和荀言两个人一起做了地毯式搜索,就算速度不慢,但是等全部找完了,也用了将近两个半小时。

但好在这两个半小时不算毫无收获。

他们找到了一个藏在墙壁里的暗格,里面有个牌位,但牌位上没有写名字,只画着几个符号,看起来很像甲骨文。秦以川把牌位拍照后发给殷弘宁的导师,老爷子仔细辨认之后,说大概是一个人名,但是具体是什么,暂时不能确定,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

不过对秦以川来说,只要知道是人名就够了,具体是谁,等晚上见着这些死魂就知道了。

除了牌位,还有一个东西,被埋在院里的李子树地下的,包着一层一层的塑料袋,足足拆出去十多个,才发现里面的东西是个老旧笔记本,这本估计比殷红宁的岁数都大,纸页发黄,风化严重,稍微一个不注意,立刻就裂成碎片。

秦以川和荀言简直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耐心都耗光了,在屋里关上窗户,打开光亮有限的老式电灯,把笔记本逐页拍下来,又是调光又是调对比度,让拍出来的字迹尽可能清晰,最后转换成pdf。笔记本本身则被收到真空袋里暂时封住,等回头有需要的话,可以送到考古学院。

笔记本前半部分用铅笔,后半部分用圆珠笔的,幸亏不是甲骨文,写字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不低,时不时穿插几个错别字,但是整体能看得懂。

秦以川和荀言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发现这是一本类似于日记的东西,唯一和日记不一样的,就是写的内容,都是第三视角,好像有人观察着马家人的一举一动,然后逐一记录下来一样。

日记的开头,就是马珅死了。马珅就是五年前马家突然去世的老太太,邱家凤的丈夫。

秦以川:“日记里说,马珅的死,因为老太太邱家凤抢了他的阳寿。邱家凤是个不祥的女人,她迟早会害死马家一家。马珅的死亡时间已经是十三年前了,这本日记,从十三年前就开始记录了。”

第一页只写了这么一段话,秦以川往后翻了一页,但后面连续十几页记录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包括耕种借了谁家几斤的种子,对面牛家人的鸡在自家鸡窝里下了三个鸡蛋,牛家不知道,三个蛋被偷偷煮了吃,顺便骂了一句牛家的牛踩坏了自家地里的十几棵玉米苗,这三个鸡蛋是他们家赔给自己的。还有同村张家儿媳妇下个月大概率要生孩子,自家还得送篮子鸡蛋“下汤”。

秦以川最初没明白“下汤”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发现是一种探望产妇的送礼行为,属于北方的一种方言。

记录的内容琐碎详细,看语气和内容,写日记的这个大概是马家管家的女人,年纪大概是邱家凤老太太的儿媳妇或者孙媳妇之类的,不会太年轻。只是根据卷宗中的记录,邱家凤的孙子没有娶媳妇,而她的两个儿媳,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另一个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应该能写出这种程度的日记。

除了这两个儿媳,马家一家人,同年龄的女眷,就只有邱家凤的两个女儿了。

可是,正常情况下,女儿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吗?

秦以川觉得不太对。

这页之后,这种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就逐渐多起来,先是发牢骚一样,说邱家凤这老太太脑子不好,还迷信,家里也没人管管;说马家的几个儿子都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东西,但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他们不是好东西,日记里没有明说。

再往后几页,日记里说马家的这几个孙子都被养成了废物,十八九岁的人了,连字都不会写,每天除了吃饭干活就是睡觉,和木头人一样,连点感情都没有。

下一页,则难得用了三行多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叫马春平的人梦游的事情,马春平是马家的三女儿,她睡觉睡到一半,突然就闭着眼睛爬起来,跪到中间的厨房里,对着邱家凤和马珅住的屋子一个劲儿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可说的是什么,谁也听不清。谁叫她都叫不醒,凉水泼在脸上都没用。最后邱家凤被惊动,没出屋,只隔着门冷冰冰地说让她回去,她就真回去了。乖乖躺在床上,一觉睡到大天亮,醒了之后一点都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