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谢双瑶的自我营销

“好了好了, 封建迷信又起来了。”谢双瑶在幕后叉着双手,无奈地审视着她治下的活死人们,决定暂且放置这个棘手的问题——这已经不是谢双瑶第一次无意营造出封建迷信氛围了, 大部分人的思路都很一致, 看了《千手观音》、《丝路花雨》就以为她的跟脚是佛教菩萨,看了《丽人行》、《唐宫夜宴》就毫不怀疑地认为她是道教神仙。谢双瑶目前还没被逼到放抖音神曲集锦的程度,如果有一天她被这种恶趣味主宰的话,她倒想看看大敏朝民众在看完冬夜探戈、擦玻璃之类的歌舞后又会怎么猜测她的来历。

目前来说,这只能是她自己的败犬妄想, 谢双瑶还是让自己把心思放在稍早和刘老大的谈话上,她对马脸小吴说, “如果刘老大也来看演出了, 估计会对我们更忠心, 虽然他本来就很识时务了——我发现这年头能出头的几乎都是聪明人——这也挺好的,都很好打交道。他要是执迷不悟,我们要接手私盐网络还得费不少功夫。”

马脸小吴直愣愣地问, “那张地主家怎么算?”

“那是太聪明了, 知道他们家离开煤矿就活不了,所以干脆放弃抵抗。”谢双瑶心情很好, 并不在乎马脸小吴因为被强迫表演节目产生的怨气,笑着说, “好了,你也下去看节目吧,散了早点休息, 我们明早就要去彬山。”

这时候《千手观音》也放完了, 谢双瑶打量一下台下观众们统一的新装, 抿嘴又是一笑, 她有时候有些怪异的幽默感。这批劳改服因为各方面都更适合劳动人民穿搭,在这个年代要奢侈品化也很难办到的缘故,谢双瑶一早就决定当做居民福利的一部分往外卖,但她承认,选择过年这个节点是有些恶趣味了,看着治下百姓满身橙红,她有点儿自己在看守所搞联欢会的错觉。虽然她穿越以前那个时代,劳改犯的伙食也要比现在的百姓好得多了。

她在幕布边坐了下来,接着播放《丝路花雨》,让群众的想象往佛教那再飞一会儿,也示意主席台两边站岗的买活军兵士往外挪一挪,也能斜眼看看大屏幕,她自己掏出个耳机戴上,忍耐着音响的动静,斜靠着椅子开始玩手机——标准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做派,走是不敢走的,虽然大多老百姓这时候应该在重塑三观,但也保不齐有人胆大包天,跑到这后头来摸摸弄弄,这些配件可都是时代绝版,但凡丢了坏了都是没地儿去补的。包括这些太阳能灯具,在被她收回之前也都得有专人在体育场里值班看守。

要说看呢,其实也没兴趣看,毕竟这视频都是谢双瑶自己剪的,早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就是买活军的兵士其实也多次观赏过,只是每次剪的歌舞都有所不同而已——这种露天电影,她也不是第一次搞了,算是熟手,以前是在国内乡下搞农场养殖的时候,因为养殖场在乡下,而且为了防病毒,人员进出也是受到严格管制的,一群人值班的时候相当无聊,搞个幕布,看电影、唱卡拉ok,至少晚上除了玩手机玩电脑还有点事做。组织集体活动,搞凝聚力什么的也多个途径,都是为了留住员工。否则人员流动要是太频繁,光培训员工都不够忙的。

后来到了非洲,谢双瑶也在自己农场搞了个这种幕布,闲了没事集合大老黑工人看看电影什么的,还别说,老《三国》、老《射雕英雄传》这些片都很受欢迎,还有些机灵的小伙子,学中文台词可标准了。其实这都是管理者凝聚人心的小招数,在她来的那个年代是不值一提的。

这种事就禁不住一个流行,因为他们农场有,别的华人也琢磨着自己整一个,也不贵,能派好大的用场,哪怕拿来给工人们看农业频道纪录片,熏陶些种植知识也好啊,都来朝谢双瑶讨教,谢双瑶也算是带货成功,干脆一口气买了七八套,又按这些农场主的诉求,在万能的某宝上找人买了十几个装得满满的移动硬盘,都是农业纪录片,又或者是教人学拼音的视频课程什么的,寄到国内物流港口,跟农场的物资一起发过来,大海上飘了几个月到港口,结果这下好了,倒是全便宜了她。

至于那些太阳能电池,还有昨晚闪瞎了王举人等人狗眼的太阳能户外灯什么的,倒不是她的,而是在盘点港口时发现的,凡是港口肯定有很多仓库,这个港口还算小的,但物资也是繁多得谢双瑶到现在没完全盘点清楚,几乎每个仓库都有些太阳能发电类的储备,这东西在非洲卖得特别好,毕竟当地电网不可靠,但现代生产生活又离不开电,不止华人,有钱些的当地人多数都搞这东西,还有柴油发电机什么的也不少,不过话说回来,发电机虽然有,油也有——那些现代船只都是烧油的,但没电线电工,谢双瑶也不知道该怎么从轮船里取油用,只在停车场收集了一些本来就储存在后备箱里的汽油,所以发电机一直没拿出来,目前来说,她主要还是在折腾自己本来就懂的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