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两年七熟(第2/4页)

借着章伢子的话头,他开始分派了,“村里要先选人,挑出家里次子,没成家的,身强体壮的那些,都带上多多的口粮,翻山到川蜀去——川蜀这几年气候还过得去!他们说,那里有都江堰,现在三峡又疏浚了,雨下得再大也不怕的。到了川蜀之后,就赶紧先找田安顿下来,那里已经是买地了,种地不用给租子!”

但是,除了自己吃用和积攒备荒的粮食之外,余下的份额,也是不能轻易换钱的,迁徙的百姓必须明白,他们得拉拔拉拔老家的乡亲,有两重作用,第一,如果老家的天气还是不好,继续歉收,那要送回老家来,给那些老迈、体弱、年幼的乡亲们匀出一口。

不过,山路太难走了,这也是救命粮,份量不大,村子的指望是,让留在村里的这些劳力,把这些随着人员迁徙而空出的耕地都管上,就算收成再差,人少了,地都能种上,抠抠搜搜的也能维持生活吧。只要不是完全绝收,那么土地还是能养活人的,现在,村子要做的就是在彻底的窘迫发生之前,主动把人打发走,让土地变得没那么紧张。

倘若老家的天气没有继续恶化,还不需要他们翻山去送点救命粮的话,余下的粮食——也不能自己卖了,要留点儿支援老乡。到时候,商队的人会做主,把这些各村迁徙去川蜀的壮汉中,再挑出一些来,让他们去到遥远得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去彩云道修路!

去的人出人,没去的人就要出粮食,同时,还要再把一些粮食份额留出来,赠给日后逐渐迁徙过来的老乡。——这里的老乡,可不是只有一个村,一个镇的,而是整个关陇边界,凡是在商队的主持下迁徙的人,都算老乡!

如果说把口粮留给自己村里,那尽管路程再艰险,能带回去的再少,大家也还是情愿的,可要说分些给仅仅是同道的,听从商队安排一起迁徙的百姓,这就有点想不通了,还要再挑人去千里之外的地方修路——是,修完了以后,大家就能去风调雨顺的地方种地了,听起来是挺让人心动的,可川蜀难道不也能种地吗?为什么大家就不干脆都留在川蜀呢?

“你可知道,将来要通过这条路往外走的人有多少啊!川蜀本来人烟就繁盛,他们早就被买地占去了,这些年来百业兴旺,又没有遭过什么兵灾!”

村长的语气有些不耐烦了,“有多少田留给外人?几千人还好打发,你可知道这连年的大灾,牵连的省道有多少?甚至不仅仅是我们关陇,连草原都多得是放不了牧的鞑靼,人人都留在川蜀,人家能乐意?没得个大老爷撑腰,你能站住脚跟?你要靠大老爷照料着,你敢不听他的话,在这和我扯臊?大老爷管的是我们一村的人?他的商队去多少村子收羊毛?就可着你的前程去使劲,别人饿死不管呗?你的脸就这么大?!”

这话虽粗,但道理不糙,大家不说话了,渐渐地都低下头,嘴里喃喃地好像是在数针数,避开了村长灼灼的眼神,村长手叉着腰,扶着拐杖,把众人的面孔一个个看过来,冷冷地哼了一声,道,“劝你们都把不该有的心思收收!怎么?知道川蜀日子好过,就想着自己走了?实话告诉你们,这些年来,大家见过天南海北的商客也多了,都是来收羊毛的,你们也都算是见多识广了,我就问问,有多少客人是从关中直接入蜀的?!”

“没几个,是不是?你道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路难走吗!剑阁道年久失修,便是保宁道走起来也是艰难,运货不便,还有些道路,就在悬崖边上,一失足顷刻间尸骨无存!你知道这一路上什么路能走什么路不能走,什么时候转向?自个儿上路,怕就是孤魂野鬼,死在山里也不得人给你收尸!你带的那点粮食,落在旁人眼里,那是你的催命符!”

“跟着黄来大老爷上路,有向导不说,大老爷还能保你一路平安,不受劫掠——你自个儿要是不信,想自去走那金牛道,又或者要自个儿从中原道、江北道过,去尝尝那割据称王的诸侯厉害,那也由得你!”

“我就一句话,左脚发,右脚除!你敢自己走出村子一步,族谱即刻除名,死了也教你没人收没坟葬,做了那无依无靠的路死鬼!”

这话就太厉害了,族谱除名,死后没人收殓,这对二十三十岁以上的村民来说,几乎是最严厉的诅咒,众人面色都是一变,忙都笑道,“哪里!哪里的话!”

“我们这些八辈子走不出个百里地的,没有羊队引路,哪敢离乡!”

“旁的不知道,只晓得都是乡里乡亲,只有想我好的,若是选了我,定当死心塌地,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话就说得有些滋味了!”老村长的腰杆子也逐渐软了下来,没有刚才挺得那样笔直了,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微闭着眼,“这日子但凡要是过得下去,谁也不这样折腾,还不都是没有办法……今年的收成,如今看着,只得去年的一半,去年的收成就只有前年的八成不到了。我心里怕什么你们可知道?旱年就容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