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来信 是已身在吐谷浑的公主寄来的!……(第3/4页)
除了极少数朝臣,仍旧暗中倾向吴王,因而以“圣意”为由提出反对外,众人无不附议。
如今要议的,不过是如何分配,何时执行而已。
这样的事,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先削钱粮税收,再削属官规制,接着是奴仆数量,还有府兵人数等等,直到最后将萧琰变成一个无权无势,什么也做不了的闲散亲王。
这些,云英断断续续从丹佩和绿菱那儿听说了些。
她们两个对朝政一知半解,许多事不但知晓得晚,还总是语焉不详,得她仔细琢磨,慢慢猜测,才能明白过来。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她们两个容易打听到的,那便是圣上的情况。
“听说,如今太医院的太医们十二个时辰不歇地守在延英殿内,汤药一日两次地灌着,午时要用参汤吊一吊,施针亦一日不敢停。”丹佩压低声道。
趁着皇子溶已在屋里午歇,她们两个和云英一起守在外间。
“可有好转的迹象?”云英问。
丹佩摇摇头:“我们也不知晓,不过,应当没有。”
绿菱也说:“似乎每日也会有清醒的时候,不过,半边脸和身子已僵了,动弹不得,余下的半边尚能动一动,只是,说话十分含糊,便是伺候了陛下多年的内官,听起来也十分费力。”
云英定了定,说:“好在有太医们守着,想来仔细将养,兴许还能好转,先前不是许多次,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绿菱摇头:“先前不一样,只是寻常的头风发作,施针用药,还能缓过劲来,这一回——当是中风,还是极重的中风!”
风邪入体,是为中风。此症有轻有重,轻者尚能活数年,重者十有八九挺不过来,便是暂时撑住,也不过终日卧床,苟延残喘罢了,对染病之人而言,还不如一死来得痛快。
三人说到这儿,自觉停下。
再往下去,便是大逆不道了,若被旁人听去,又是一番官司。
傍晚,云英如常出宫,乘坐府上的马车回府。
这些时日,太子因为太过忙碌,自端午之后,便再没有一次能像从前那般,赶在黄昏时便回到东宫,每日都是天黑透了,才匆匆回来,用一顿晚膳后,便又立即提笔,在灯下批阅白日遗留下来的条陈。
其实,大周制度完备,朝中大小事宜,自有三省六部,从上至下,层层处理,并非事事需要为君者亲自决断,从前圣上体弱,精力不济,每日亦能处理完国事。
如今,太子只是因为才完全接过权柄,尚有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才会暂时如此。
对云英而言,也是好事。
他如此忙碌,根本抽不出空来见她。或者说,即便日后步上正规,得了空闲,他恐怕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在乎”她了。
毕竟,从前他压抑太过,时时活在要失去一切的恐惧中,对送到身边的女人,总不信任,尤其还有太子妃这样的枕边人。而如今 ,天下唾手可得,恐怕有太多人想往他身边送女人。
唯一让他收敛的,大约就是天子病重,还需守孝道了。
回到府中时,她意外地收到了信。
是已
身在吐谷浑的公主寄来的!
路上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她终于到了吐谷浑,虽然路上的确艰难无比,远超想象,但入都城后,不但百姓夹道欢迎,王庭内亦有十分隆重的仪式,整个吐谷浑,自新王慕何白,至寻常侍女,都对她十分和善体贴。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先前学的吐谷浑话,用起来还是不够利索,平日与新王说话,还需侍者在中间解释。
云英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将这几张纸的信看了好几遍,心中感慨万千。
她没出过京都,实在没法想象,在路上要花去半年时间的地方,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公主并未多提路途的艰辛,也竭力将吐谷浑描绘得十分美好,但她明白,这其中定都得打几分折扣。
公主不想让她们担心。
看到末尾处,公主问起齐贵妃的情况,云英知晓她定然十分牵挂,当即等不得,又吩咐穗儿,明日备上些东西,带去天清观中探望。
自出宫后,她已去过两回,齐贵妃先前有萧琰暗中照拂,向来安好。如今郑皇后已死,萧元琮也不可能再利用齐贵妃来做文章,她们大可安心了。
大约是太过高兴的缘故,料理完府中事务,又将阿猊哄睡后,她竟半点没有困意,干脆取了笔墨,坐到案前,要立刻给公主写回信。
此刻已是她平日入睡的时辰,茯苓留在屋里,坐在她的身边,一边做针线,一边劝:“娘子,还是早些睡吧,明日再写也不迟,别累着自己,算日子,这两天该来月信了,可不能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