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对于周长城来说,1996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顺的呢?就是从他一开始雄心壮志地将供应商审核申请提交给昌江之后,昌江迟迟没有给出回复开始的。
周长城对于新云城整个厂房的改造是满怀信心的,他的经验来自于昌江,所有的改造标准也是按着昌江审核供应商的标准去做出的调整。
加上梁志聪之前跟他讲过,他一切会公事公办,所以当周长城提出这个申请时,他心里是很有谱儿的,只要一切按流程走,新云城能拿到昌江外发的订单的概率非常高。但不知道为什么提交过去之后一个月,完全没有任何动静和回复,仿佛冷处理了。
其实说起来,昌江里面的人,周长城上下都认识,两家公司虽是一大一小,但算得上是互相竞争的同行,加上身份尴尬,所以他又不能自己跑过去问中间究竟哪个流程出了错,还是根本就没有通过这个审核?
昌江以前的同事中,赵前进跟周长城走得是最近的,因为买老罗这些设备的时候,赵前进在中间也出了不少力气,帮忙压价,老罗最后才同意降价还分批付款的,所以周长城给他包过一千块的红包,挂牌时也请他过来吃饭了。但是他是做人事行政的,跟技术审核这些不搭边,问了估计也了解不到真正核心的信息。
好在中间还有个郭顺,他在中间就有一个缓冲的切入点,周长城让郭顺去打听为什么昌江迟迟没有这次审核的回复。
郭顺也知道现在的老板周长城为了厂子的生存,每一日都没有闲下来,事关自己的工作和未来,他没有推脱,而是借口自己过生日,张罗了以前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吃宵夜聚餐。
饭桌上有几个是昌江以前的同事,郭顺就尽量以不在意的语气问了句:“现在昌江对供应商的审核标准和流程有变化吗?怎么现在新云城发起申请就没下文了呢?”
那几个老同事有的低头吃菜,有的装没听到,还有说饭桌上不讲工作,总之有些避而不答的意思,郭顺觉得莫名其妙,他也是直通通性子的那种人,有些恼火:“这种事情,能过就过,不能过就不能过,有什么好支支吾吾的呢?”
最后还是郭顺去厕所的时候,丁万里跟着去,悄悄跟他提了一声:“郭工,你明天帮忙带话给我师父,跟他讲,昌江没有批新云城这个审核单,主要就是因为发起人是新云城和他本人。公司对他总有忌讳,你也知道,现在他自己创业了,虽然规模比不上昌江,但也是对手。你别看杨志荣过来有一段时间了,可用的还是他之前的那套流程管理。我师父对昌江太熟悉了,把订单交给他,公司其实是有点忌讳的,尤其是采购,公司所有的成本用料和报价利润点,我师父看一眼就能算得出来,所以不是技术部门没通过,是采购的人讨论了很久,最后没人敢拍这个板。”
郭顺却觉得:“外发订单的钱就那么多,即使利润点在周总那儿是透明的,我们愿意接下来那就说明互相认可这个利润空间,是共同选择的结果。但是现在我们新云城发起申请,昌江连个审核的人都不派过来,会不会太无情了点?”
丁万里也无话可说,那是周长城,是他师父,他肯定也愿意互相有合作,可他做不了主。
第二天郭顺去上班,就把丁万里的话都告诉了周长城,周长城没想到原因竟出现在采购这上头,他原来还真挺指望梁志聪说公事公办这句话的,但随即一想,技术和厂房审核的人是公事公办,采购的人很难做到不带感情去面对以前的老同事,且这老同事现在还是公司下游的合作商。
周长城当天就给原来深圳昌江厂一个能说得上话的采购打电话,想约人家出来见面吃饭,但人家根本不敢答应,不是他多清高,而是这事儿就算是吃了饭也很难办,只能在电话里直接和昔日的周经理挑明了原因:“周工,如果我们给你报价,你肯定能快速算出价格来,同时还会反驳我们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有限,光是价格就能来回拉扯很久。现在我们重心不停往深圳挪,又签了几家新的。这一行就这么大,如果我们把对你的利润增加了,其他的供应商也会有样学样,一定要我们提高价格才肯接单,这对我们来讲就很麻烦了。”最后挂电话前,这位前同事有点莫名的歉意,,“周工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我真帮不上忙,这是大家商量过的结果。”
周长城这才无奈地挂断电话,坐在客厅里喝着一壶又一壶的浓茶,喝到最后他把杯子放下,全身心靠在软皮沙发上,闭着眼,过了一会儿才接受自己在昌江已经是人走茶凉了。
从前为昌江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在他离开后,一切都不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