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6页)
算了,不要太过纠缠这些情绪,再想其他办法。
不过这件事后,郭顺跟周长城的关系倒是更紧密了,他更加认同自己现在是新云城的人,甚至对昌江有了种奇妙的对立情绪,或许他也作为昌江曾经的老员工,感受到了周长城同样的凉意。
人一旦对手上的工作有了感情,对公司组织有了归属感,那干起活儿来就会很卖命,现在郭顺就是周长城的左膀右臂,能下车间,也能跑着去送货,也是一人多用了。
万云也知道,新云城现在只能追着周浩的家具厂订单在做,家具厂每个月大概有五到八万不等的订单放出来给周长城,更大的还没有出现,收的这些钱勉强能维持厂子运转。周浩或许现在还在考察周长城的潜力,或许是看新云城的厂子太小,不大放心把大额订单交过来。
也是好在有周浩给的订单,新云城才能慢慢周转下来,还能还掉一些给罗四桢买设备的钱,还有前头一些装修款,但要说有什么赚头,那是没有的,周长城和万云都觉得找个厂能够开下去,就已经是胜利了,根本不指望在第一年见到很大的盈利。
当然除此之外,周长城也跑了两趟广州,两回去的,都是桂老师之前介绍的那个排插厂,排插厂给了他两个不大不小的订单,都在三万块左右,人家本来就有习惯用的合作商,新云城这个新厂想加入进去,也只能从小额订单开始做起。
钱如同流水一样进入到新云城的账户,但很快又如同流水一样流出去,在账上停留不会太久,新云城的资产实在太少了,有时候运送一些普通的物料件都要外请车辆。那时能开车的人还挺牛,给了运输费还要请司机抽烟吃饭,万云理账的时候,每回看到这种费用的报销单据都觉得实在浪费,家里有三张驾照,于是就提议购买一辆二手面包车专门用来近距离送货。
周长城和万风又开始四处找面包车,把账上剩余的两万八全数花完,现在这辆车的钥匙就在万风手上,要是一些重量适中的货,或是万云有时候要运送一箱又一箱的山货茶叶礼盒,都是万风转着方向盘,四处跑,用这辆车送出去。刚从中专院校毕业时,万风想在汽车站当个司机,那时人家还不要他,现在他倒是真当上司机了。
每一日的事情和挑战真的特别多,一日日从未停过。
周长城目前的工作重心在跑客户拉订单上,至于厂里的事他则是全数交给了郭顺,所幸厂子小订单少,郭顺完全顾得过来。
至于葛宝生给的那个名单,上头有十来个电话,周长城一一打电话过去客气询问,介绍自己的工厂和来意,但其中有几个电话已经打不通,有两个不再做原来那行,还有三两个是只能跟周长城做一万以内的订单。
周长城把电话挂断,又把葛宝生给过来的名单看了一圈,有些不客气地想,难怪宝生哥原来创业没做起来,这都是什么质量的客户?
现在不论是新云城还是周长城都有些不上不下的,名气有限,大单接不到,小单不想接。
万云看周长城每天都烦心,跟个不会停下来的陀螺似的,急在心里,一心为他分担,到处留意是否有新机会,又叫阿英姐三天两头煲汤给他喝。
他们夫妻两个在工作赚钱这些事上,仿佛就是个跷跷板,一个高的时候,另一个就低。周长城管着工厂,目前长期的客户只有周浩总的家具厂一个,但万云的山货批发那头已经有了个新局面。
这件事说起来是要感谢胡小彬的,胡小彬在去年时,受了万云的资助,到广州新华厨艺学校上了三个月的课,认识了不少学厨的同学,而这些同学在结业后,又开始分散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后厨上班,其中有不少就来了深圳,他们同期生就搞了个厨师班的同学会,距离近的几个人时不时会聚一聚,交换就业信息。
其中有个叫小虾的同学进入了深圳的一家职业学校,这间学校是民办的,在宝安,专门做职业培训的,光是在校学生就有一千人多人,还不算各类教职工。小虾的亲叔叔是这家学校食堂的负责人,所以有一部分的食材采购就让小虾去办,他虽然不是最后拍板签字的人,但很能说得上话。
前阵子云姐到处想推销老家山货这件事,胡小彬和林彩霞他们都是知道的,于是聚会的时候,胡小彬就把这事儿和小虾讲了:“我老板其实也是新华厨艺学校出来的,论起来是我们的师姐,大家都是同门,要是合适的话那就看能不能进点货。”
于是交错之间,万云和小虾这个师弟就联系上了。
小虾看过万云手上的农货,确实很好,都是精挑细选的,他老家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民赚钱不易,于是就劝叔叔可以在万云这儿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