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第3/4页)
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纯臣。
可留着他们,始终都是魏家心头的一根刺。
旁的不说,就拿除夕夜册封魏昌宏为太师的圣旨来说,里边有几个人顽固不化,多番阻拦。
导致那道圣旨延缓了许久,一直到徐京何抓住了魏家的把柄后,才得以现世。
徐京何背后有江南徐氏,这些迂腐的老翰林可没有。
整个翰林院中,如今还有着实权,占着位子的老东西,一共有三人。
本次科考的出题人,就是这三个翰林。
此三人学识渊博,又有着翰林学士之名,无论官声地位都足以成为科举的出题人。
本次拟定他们来做科举的出题人,也是魏家默许的。
魏家为什么默许?
自然是为了拿他们三人的项上人头了。
施元夕若真的不可信,那就更好办了。
魏太后可以立即抄了她的家,将她如同孙侍郎一般软禁起来,再借用这次泄露科举试题的罪过,直接将这三个碍眼的老东西杀了。
岂不是一举数得?
可这样的话,魏太后是不会告知底下的人的。
上位者行事,不必事事与下边的人解释,就让他们去猜,去互相埋怨嫉恨,永远都摸不清楚他们的心思,才是最好的。
那官员见魏太后气定神闲地修剪着花枝,神色微顿,却也知道点到即止,有些个话,今日是不能再问了。
偏就在这个时候,魏太后身边伺候的大太监,在这初春的日头里,顶着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见得这名官员在太后身边,也顾不得许多,只擦了擦额上的汗,便躬身道:“娘娘,出事了!”
可不就是出事了。
国子监内,施元夕坐在了旁边,神色自若地听着那礼部官员的话,轻抿了一口茶。
昨日,她从宫里拿到了那份试题后,就一直在想。
这么重要的事情,魏家怎么会交给她来办?
黑市的事情,魏太后和魏昌宏明面上不显,可私底下一定会对她有所猜忌,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她,就不怕她反水吗?
此事一直到了她回到了府中,听完了影三从郑奇明那边带回来的消息后,便直接得到了解答。
魏家做梦都想不到,施元夕并非是身后无人,且她现在能用的人,偏偏就在这至关重要的翰林院中。
郑奇明在翰林院早已经没有了实权,但只是打探一些消息的话,他亦是有着自己的门道的。
尤其是翰林院原先的那群老臣都尤其尊敬他,也与他私交甚好。
科考出题人,按照往常大梁律令,在春闱放榜以前,是不能够对外公布的。
知晓这件事情的人,只有翰林院的官员。
秉承着一切保密的原则,官员自己也不会主动惹祸上身。
往常担上这件事的官员,都会尤其谨慎。
郑奇明会知道,并不是他们主动告知了他,而是他与其中一位官员来往甚密,对方在春闱之前,突然闭门不出,对外称自己身体抱恙。
他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如若这还看不明白,也就白瞎了这三朝老臣的名号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奇明带给了施元夕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负责本次科举出题的翰林,并非是魏家的人。
朝上的人都知道,翰林院乃是魏家的天下。
除夕夜那道大臣们都不知道的圣旨,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几位老臣能够熬到了如今,也不过是依靠着一口硬气在支撑着。
而且,这些官员跟京城其他人,如谢家、徐京何等都没有关系。
就是淮康帝留下来的忠臣。
这样的立场,再加上了魏家这样随意的安排,施元夕几乎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魏家不只是要借着她的手,去除掉徐京何这个主考官,甚至还希望她将试题直接泄露出去。
科考漏题,这可是死罪。
一旦泄露出去,无论何等情况,不管是谁泄露的,出题人都免不了一死。
试题流出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对方如何争辩,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就必然要上断头台,否则要如何向天下学子交代?
魏家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局势了,魏昌宏的眼里甚至容不得半点的反驳。
逆他者死。
这就是他给那些效忠了大梁一辈子的老臣最后的路。
兔死狗烹,郑奇明昨夜知晓这件事情后,几乎一夜都不能安睡。
他身处在了翰林院,也唯有他最为清楚,那些个老臣究竟在用什么样的想法与魏家抵抗。
强权之下,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
可——
这实在不该啊!
他们兢兢业业多年,半生清苦,到了最后,却得要背负着天下读书人的骂名而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