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斩首示众(第2/4页)

中间如何说动这些人出面作证,又如何得到卷宗,都是王恒之、李谓二人的努力,他们不断出面劝说之下,到底是让这些人松了口。

除此外,他们二人还从这些人的供词中抽丝剥茧,找到一位关键性证人。

此人,乃是江西一个县衙里边的狱卒。

因得傅成章提拔,将其视作恩人,傅成章欲前往京中告御状前,也曾害怕自己这一去便回不来了。

为保家中之人性命,他写下一封血书,其上加盖了他的私印及……知州官印,血书上字字泣血,说着广郡王残暴杀害亲儿一事,他为避免意外发生,没有直接见这位狱卒,而是在上值前,将东西藏于公务文书内。

傅家出事后,那狱卒察觉不妙,回首翻看前边几日傅成章送来的文书,从中找到藏匿其中的血书,将其藏于自己家中,一藏便是好几年。

他虽只是个狱卒,却也算是能接触到江西官场,在清楚江太妃等人的所作所为后,又怎敢轻易冒头。

只不断隐忍,以等待机会。

大殿上,施元夕抬手,将那封血书展开。

朝上骤然安静,无数官员看着那封血书难以言语。

江太妃一脉的官员,此刻皆是慌乱无比。

有人直接跳出来道:“施大人拿出来的这些,都并不是直接证据,所谓捉贼拿脏,你既是说是江太妃下令杀的人,倒是将凶手直接抓住啊!找一些平头百姓来编造瞎话,如何能够当真?”

“这血书上虽有知州官印,可以施大人之能,想要伪造出一份证据并不难,谁知道此物是不是你为栽赃谢大人假冒的?”

有一部分人,则是冷汗直冒,想到今日京中到处巡逻的驻京军,浑身发软,脑子转得飞快,想着要用什么样的理由和那谢氏、江太妃一群人撇清关系。

余下的,便是顾安仲这样的辅臣。

今日一早,在谢郁维什么都没做,动身前往皇宫时,顾安仲便隐隐察觉,谢氏一方大势已去。

如今举动,不过是垂死挣扎。

他心如死灰,唯一后悔的,便是没能在严广海倒台后,辞官离京。

站在今日的大殿上再回首,会发觉他们的败局早已经定下。

这个败局,甚至不是蒋谭明等人落马之时,而是早在魏家落败之时,便已经定下了。

殿内嘈杂,众生百相,施元夕身处其中,神色却无半点变化。

她听得江太妃一脉之人的辩解词后,冷声道:“诸位想要直接证据倒也不难,待得皇上旨意落下,江太妃及广郡王身边所有的人都将被捕入狱。”

“届时,无论各位大人想要什么证据,都能在狱中亲眼看到!”

这番话一出,原本喧闹不休的人仿佛都被人扼住了咽喉。

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便见施元夕冷眼看向谢郁维,道:“只是在此之前,臣还有一事,需得要问个清楚。”

“把人带进来。”她一声令下,外边的天子亲卫便将一人押解入殿。

徐京何轻抬眼皮,被押解入殿的人蓬头垢面,身上还穿着套脏污的囚服,因从未见过这般大场面,而显得惊慌失措。

朝上官员微顿,打量着此人面容,都未想起来他究竟是谁。

施元夕道:“谢大人看此人面容可还熟悉?”

谢郁维目光深邃一片,闻言静默不语。

施元夕也并非是真心要他作答,她直接道:“此人名唤陶全,乃是前任太常寺卿陶营身边的管家。”

“说来也是奇怪,陶营一个正三品官员,竟然被江太妃轻而易举地收买了。”

江太妃是得宠,但那只是淮康帝在时,先帝登基后大权在握,朝野上下便是要巴结钻营,也是该往魏家那边努力,怎么会对一个没有亲生子嗣的太妃这般照拂?

答案自然在谢郁维的身上。

“先帝在位时,谢大人便已经有心铺垫,通过陶营之手,将江太妃母子送到江西,让江太妃以江家之名,肆意收揽官员。”

“不光手揽兵权,且还安插谢氏之人在其中开采铁矿,为自身所用!”

谢郁维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长起来的。

他那天在盛江楼内对施元夕所说的话,就是他内心所想。

江西那条铁矿脉,他应当是在江太妃母子前往那边以前,就已经知晓了。

可若想要开采,还需得要有人封锁消息,也就是这官场中,只能是自己人。

而江西最大世族,就是江太妃的母家。

正因如此,他才会通过陶营之手,把江太妃母子放归江西。

“私自开采铁矿,放在历朝历代皆是重罪!”施元夕走到陶全身边,看着那张慌张的面容,道:“陶营助谢大人成事,没想到魏家却后来者居上,掌握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