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抚躬自问 痛定思痛(第15/18页)

我想开国需要军事,治国需要经济,总理是经济长才,而非军事专才,故不能统一中国,而蒋公是军事天才,而非经济长才,所以打下了天下而不能守之;假定孔祥熙在抗战胜利后,继续掌握财经,而不由宋子文接充,我们还不至来到台湾。回想起来,无限感慨!

(本文摘自《拨云雾而见青天——陈立夫英文回忆录》,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7月初版)

太原沦陷省思

阎锡山[7]

锡山今天奉命报告,谨就山西作战的经过,检讨错误之所在,及个人对时局意见,报告如下

作战的经过:太原第七次保卫战,于四月廿四日早八时,连络中断,情况不明,卒未能达到中央期望,至深惭愧,溯自四月九日共军开始第七次分路向太原外围据点攻击,至十六日,我外围据点,除城北兵工厂城东北卧虎山城东南双塔寺等据点外,余均被攻佔,十六日起,对城垣实行四面总攻,共军兵力,正规军增至十四个军,另有地方部队二万余人,十六日至廿四日九日间,共军以人海兼火海战法,并以多数重砲,发射大量燃烧弹,毒气弹,城内起火先后六百处以上,虽均经扑灭,但毒气预防,尚少準备,以致军民死伤难以数计,自廿日起,城内供给水电设备,悉遭共军砲火破坏,共军复集中大量高射砲,阻止飞机投粮,以故十八日以后,部队补给,几等于中断。

阎锡山

太原之所以能守较长时间者,第一是中央的支持,不惜巨费,空投食粮,第二是共军由抗日战争开始,其党政军移入山西,工作强而时间亦长,先甜后辣的措施,人民认识深刻,故与共军的作战意志甚坚决;第三是国军抗日,曾与共军比肩作战,吃暗袭之亏甚多,痛感亦甚深,故能军民一致的奋斗,所以普遍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况瓦而不全,更贻笑历史的认识与决心。

检讨错误之所在:

自太原连络中断后,窃自检讨,此次失败,军民毫无遗憾,仍属锡山领导不够。

第一、对共党认识的不够,共党以侵略世界为目的,认我们为基本敌人,他以欺骗他的敌人为正义,以自身的需要为真理,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们以寻常敌人视之、致遭失败。

第二、战略上的错误,我们是以军事战略为作战的目标,共军是以政治战略为取胜的方略,我们忽略了民众组织,没有建立起民众情报网,不祗不能使我们长起千里眼、敌人成了双瞎子,反使敌人长上千里眼,我们成了双瞎子,分散开,敌情不明,被敌打死;集结住,粮无来源,只有饿死,就成了敌人以五倍以上的兵力,夺取我们的一个据点,我们的部队小,敌人以战术增加夺取,我们的部队大,敌人以战略增加夺取,敌我情势,我常昧而敌常明。共军尤以打援为第一手段,我屡次吃亏,此为我晋中区作战致败之一大原因。

第三、对共军火力估计的不够,过去共军攻我以人海,我们尚可制之以火海,最近太原战争,共军火海,反较人海为得势,此为估计的错误。

第四、军民生活的困苦:军食虽始终赖中央空运接济,惟天候影响,难免时有不继,且部队除食盐外,副食毫无,以营养缺乏,半数以上士兵,患夜盲症,其间幸有联勤总部药品救济医治,稍收效果,而军官家属,啼饥号寒,亦甚悽惨。人民则自去年入夏以来,食粮来源即告断绝,糠为豆饼,成为主食,最后草根树皮,争取之以充饥。但人民仍做工送饭,冒炽烈砲火,死伤枕藉,甚少怨言;部队忍饑受困,仍前仆后继,再接再厉,军民因对共党认识清楚,而一致能作最后之支持。此种忠勇爱国精神,益增锡山之感愧,但此不能不说是事先準备的不够。

第五、土地政策之改革,能防患于未然,不能消患于已然:我们的土地政策,是劳动平等的经济政策,晋省试行之兵农合一,除解决正式土地问题外,并得到兵员的稳定,与建设的协助;但共党所取的土地政策,是攻击性的造乱政策,按人的能力,及对彼之倾向与利用程度的高低,给以代价,纯粹是造乱的目标。若在祸乱未起之前,施行兵农合一政策,能收防止造乱的效果,待乱已造成,我与彼相比,则相形见绌。譬如树林已成,羊群入内,树株尚易保护;若苗圃甫种,羊群即入,则难以萌芽;固然土地问题之解决,亦曾收相当之效果,但未能充份发挥。

第六、肃清共谍,虽尽绝大的努力,尚感不够:列宁曾告其党员说,对政敌的一分宽恕,即是对同志的一分残忍,以故彼处置政敌,以残忍为正义,宁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是国家,守法律,尊舆论,肃清伪装,费力大而收效小。太原陷落前,战争至最激烈时,在偏僻小巷中,尚扣获有贴欢迎共军标语的伪装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