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欧洲的冲突(第4/9页)
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走下坡路之后,欧洲的霸主地位被英国取得。这在当时来说很难看出来,但是18世纪的历史慢慢地证明了这种说法;到了1815年,英国的这种霸主地位就显而易见了。不过,新的英国霸权和以前的霸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时的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并不深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并没有具备霸权所需要的权力,也从没有拥有过像腓力二世、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强大的军事实力,让它能够在欧洲大陆随心所欲。英国的霸主地位在于它是政治中的第三方,是一个平衡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够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力量上的平衡。英国之所以有这个能力是因为它独特的岛国地位,这极大地增强了它的防御能力,也使它能够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商业,不受战争的侵害。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土非常容易被侵入的话,那么它就会屡屡受到打击。还有一点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在1603年结成了一体,这就让英国摆脱了战争,到了1707年英国在政治上彻底统一。英国的统一是它自我强大和对外扩张的前提。
英国的扩张和以前的霸权国家不同,它瞄准的是更远的领域而非欧洲。这就是“世界政治”的开端。在对外扩张中,英国标新立异,它首先在扩张过程中未逢敌手,而且永远有无尽的侵略欲望,它并不重视自己得到的这片地方有多少财富,而是将自己国家的管理制度运用到这片领地。在这方面,罗马人和英国非常相似,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商业上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虽然英国人在殖民地上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强取豪夺,但是英国人一上岸就把自己当成了这块大陆上的主人,强迫当地的百姓要遵循自己国家的政策,哪怕是不成文的规定。这样一来反而产生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所有会讲英语的成员都将彼此帮助、真诚待人看做共同的目标。
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当然这种作用是以英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的。英国依靠它在地理上和商业上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从而拥有了大量的商业资源,在财力上大力支援了反对法国的盟国。等到这场战争结束后,英国的商业和产业及殖民地优势依然在不断扩大,于是在随后的欧洲军备竞赛中,英国始终领先一步,这一优势贯穿了风起云涌的19世纪,直到最近才消失。虽然这些年巨大的变化让英国人在战争中的优势一降再降,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进步促使的产业大发展依然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无论是英国累计的财富,还是英国多年来商业和产业决定的国民能力,都独领风骚,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未逢敌手。在1815年,欧洲各个国家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连续20年的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在战争中牺牲的一般都是生活中的青年支柱。无数的英国公民也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不过总体来看,英国的陆军数量比较少,而且它的傲视群雄的海军也没有参加过几次大的海战。
对于法国来说,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它摆脱这些战争时,国家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人口比以前只减不增,众所周知,法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它的人口有直接的联系。法国还要担心的另一个麻烦是:庞大的政府系统和官员机构极大地减弱了国家实力,不仅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还使得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政府变成了天方夜谭。与今天的德国不同,决定法国的世界影响力的因素不仅仅在于政府的贡献,还在于个人的能力。
当时的德国就跟大革命前的法国一样,是一个许多联邦的集合体,这些小联邦之间相互独立。德意志的两个军事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同时存在,不但没有减缓德意志的分裂,反而加剧了这种状况,传统的思想或者其他种种原因阻止了德国的统一,除非一个国家能够对另一个国家屈服。然而在滑铁卢之战的前三个月,俾斯麦出生了。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事件却影响深远。随着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斗争的延续,它们的追随者将德意志分成了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凝聚力都是依靠两个国家的君主给予的。然而从历史渊源和威信上来看,奥地利显得更加古老,同时它又是德意志的首邦。这两个国家的制度都是君主制,这一制度在法国大革命中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在这方面,欧洲第五大国俄国就更加不必说了,沙皇的权力从来不会受到限制。不过俄国和德意志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专制主义,因为这种政治形势要求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行政官员。过去的10年里,这种弱点给俄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再加上不断出现问题的国家机构让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变得奄奄一息。目前的形势是俄国已经被欧洲竞赛的格局排挤出来,同亚洲的国家走到了一起,因为亚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同俄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