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我应该如此开始述说(第25/39页)

“钱爷这么说,我倒想起来了,”万得福说时已缩掌入腋下百宝囊中掏摸了半晌,道,“当年我在植物园荷塘小亭顶上撬回了五颗弹头,是老爷子神功逼射所致,那弹着之点,乍看也是五杯茶的茶阵,左三右二如此—”说时他且将五颗弹头往圆桌中央放去。但见他放得虽轻,可一松手之际弹头赫然嵌入桌面,布成一个‘氵亠’字:“只怨得福愚昧,我想破头皮,只能猜出老爷子用的是‘禀进辞’的典故,而非茶阵。但不知这张图上的小茶盅若用茶阵,又有什么讲头?”

“自然是有的。”李绶武道,“设若岳子鹏、彭子越就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人,适才勋如说的那大胖子应该便是他了。畴昔之夜吾等去后,此人必有所见、必有所闻,才堪当得万老所谓‘知情者也’。可是人家又凭什么信得过咱们,而愿意将所知之情据实相告呢?咱们不都是空子吗?是以我方才说这字谜上必然有些交代,岳子鹏画这茶盅的意思,诸位老兄弟都说对了一部分,却真如瞎子摸象,各见一隅。兜拢了说,我倒认为要从‘五衷’这个用词上说起。”

“绶武说的可是‘衷肠’之‘衷’?”汪勋如问道,“‘五衷’所指,不就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么?”

“正是。”李绶武继续说下去,“洪门‘海底’为庵清光棍收纳之后,历任总舵主常耿耿于怀的便是一个‘五’字。那是因为天地会尊奉的是蔡、方、马、胡、李五祖,而老漕帮供养的则是翁、钱、潘三祖。余事或许无须计较,奉祖之礼却不可不有所区别。待传到了光绪年间的俞航澄老爷子任上,远黛楼一劫之后,俞老爷子引咎称退,特别订下了个‘五衷如一’的规矩—这些,孝胥书中都表过了的。”

“不错。”孙孝胥道,“那是俞老爷子体念六十四位庵清元老齐心戮力逃过崩楼一劫,才颁下的一道旨谕,日后凡是逢着必须布茶五杯的场面,便多置一海碗,无论该喝的是哪一杯,都得先注入海碗之中,方可再饮,取的是‘相濡以沫’之意;‘濡’字音读为‘如’,正合‘五衷如一’—这么一来,桌上盛茶之具、其数为六,也就不再是敌垒仇家所供奉的五祖之五了。”

“从‘五衷如一’到‘五盅如一’—”李绶武道,焉知岳子鹏画此,不是在向咱们讨五个一式一样的信物?若没有这如一的五个信物,咱们当然只是空茶(查)一场了。”说到这里,众人目光已不约而同地往桌面上那五颗弹头望去。

唯独万得福失声嗫嚅道:“难道老爷子临终之际另有托付,要家下光棍持这五颗弹头去向那岳子鹏讨消息?”

“得福!你是个用心的,悟到这一步,老爷子在天之灵应该十分欣慰了。不过—”李绶武瞄了我一眼,又向其余五老道,“诸位老兄弟可曾想过,万老临终留书,何以用右手写下‘泯恩仇传香火会六龙知天命’,却又用左手写下隐着个‘岳子鹏知情者也’的字谜呢?右手是惯常持笔之手,仅书十二字;左手原不习于行文,却写了四十四个字的《菩萨蛮》,岂不谬悖常情?”

这一问,显然把孙孝胥、汪勋如、赵太初、魏谊正都问住了。我老大哥则低头傻瞪着自己的左手、又瞪瞪右手。倒是钱静农又露出之前那种老屁股兔子哥的神色,冲我不住地点起头来,口中的答话竟似与李绶武所问者无关:大春也颇能识书,我却问你,《礼记·玉藻》同《汉书·艺文志》相提并论起来,孰为可信哪?”

以我的一偏之见而言,《礼记》在群经之中是后起之书,西汉诸儒多讲《仪礼》,东汉诸儒讲《周礼》。《礼记》之所以受重视,多半是因为《仪礼》、《周礼》不再能通行实践,才需要靠《礼记》来作一疏证会通。此书最早且称完整而流传的是郑玄的注本,郑玄出生于西元一二七年,上距《汉书》作者班固之死已经三十五年,若以孰为近古言之,班固的《汉书》自然著述得较早。然而钱静农这么没头没脑地把一经、一史二书中略不相涉的两个篇章拿出来讨问,似乎不只是在问我:“哪一部书中之言较早出而可信?”或者“哪一部书中之言较后出而转精?”他像是要我但凭直觉应对作答。我眨了眨眼,道:你既然瞎问、我就瞎答—我还是信班固的。”

“敢问其故?”钱静农紫脸上的五官一开,笑得更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