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三 · 滦 阳 消 夏 录 三(第9/28页)
乌鲁木齐,译言好围场也。余在是地时,有笔帖式名乌鲁木齐。计其命名之日,在平定西域前二十馀年。自言初生时,父梦其祖语曰:“尔所生子,当名乌鲁木齐。”并指画其字以示。觉而不省为何语;然梦甚了了,姑以名之。不意今果至此,意将终此乎?后迁印房主事,果卒于官。计其自从征至卒,始终未尝离是地。事皆前定,岂不信夫!
注释
笔帖式:翻译满汉文书的官员。
译文
乌鲁木齐,翻译成汉语就是好围场的意思。我在这个地方时,有个笔帖式,名叫乌鲁木齐。算起来起这个名字时,是在平定西域前二十多年。他说他刚出生时,父亲梦见祖父对他说:“你的儿子,应该叫乌鲁木齐。”并用指头画出这几个字给他父亲看。他父亲醒来后不明白这几个字的意思;但是梦境却记得清清楚楚,就姑且给儿子起了这个名。不料他今天果然到了乌鲁木齐,我想难道他要终老在此地吗?乌鲁木齐后来升任印房主事,果然死在官职上。自从他从军来这儿到死去,始终也没离开过这儿。事情都是前定的,难道不是真的么!
乌鲁木齐又言:有厮养曰巴拉,从征时,遇贼每力战。后流矢贯左颊,镞出于右耳之后,犹奋力斫一贼,与之俱仆。后因事至孤穆第,在乌鲁木齐、特纳格尔之间。梦巴拉拜谒。衣冠修整,颇不类贱役。梦中忘其已死,问:“向在何处,今将何往?”对曰:“因差遣过此,偶遇主人,一展积恋耳。”问:“何以得官?”曰:“忠孝节义,上帝所重。凡为国捐生者,虽下至仆隶,生前苟无过恶,幽冥必与一职事;原有过恶者,亦消除前罪,向人道转生。奴今为博克达山神部将,秩如骁骑校也。”问:“何往?”曰:“昌吉。”问:“何事?”曰:“赍有文牒,不能知也。”霍然而醒,语音似犹在耳。时戊子六月。至八月十六日而有昌吉变乱之事,鬼盖不敢预泄云。
注释
厮养:负责砍柴做饭、做粗杂活的男性杂役。
镞(zú):箭头。
斫(zhuó):砍。
博克达山:又称“雪山”、“雪海”等。“博格达”蒙古语意为神灵,故称。清代乾隆帝赐名“福寿山”,清政府每年春秋由迪化最高长官率领文武官员遥祭。
赍(jī):带着。
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
译文
乌鲁木齐又说:有个杂役叫巴拉,从军出征时,每次遇到敌人都奋力作战。后来一次战斗中,流矢穿过他的左颊,箭头从右耳后透出来,他还奋力砍中一个敌人,两人一起倒下了。后来乌鲁木齐到孤穆第办事,在乌鲁木齐、特纳格尔之间。梦见巴拉来拜见。他衣冠齐整,一点儿不像地位低下的杂役。乌鲁木齐在梦里忘了他已经死了,问:“一向在什么地方,如今要上哪儿去?”巴拉说:“奉命出去办事路过这儿,偶然遇到了主人,来叙叙长久怀念的情意。”问:“怎么当了官?”他说:“上帝很看重忠孝节义。凡是为国捐躯的人,即便是仆从奴隶,假如生前没有做过坏事,阴间里必给他一份差事;生前做过坏事的,也可以抵偿所犯的罪过,到人间去转世。我现在任博克达山神的部将,官衔相当于骁骑校。”问:“到哪儿去?”回答说:“昌吉。”问:“去办什么事?”回答说:“带有文书,我不能知道里面写着什么。”乌鲁木齐猛然醒过来,话音似乎还在耳旁。这时是乾隆戊子年六月。到了八月十六日就发生了昌吉变乱,大概是鬼不敢事先泄露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