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七 · 姑 妄 听 之 三(第25/35页)
大学士温公言:征乌什时,有骁骑校腹中数刃,医不能缝。适生俘数回妇,医曰:“得之矣。”择一年壮肥白者,生刳腹皮,幂于创上,以匹帛缠束,竟获无恙。创愈后,浑合为一,痛痒亦如一。公谓:“非战阵无此病,非战阵亦无此药。”信然。然叛徒逆党,法本应诛;即不剥肤,亦即断脰。用救忠义之士,固异于杀人以活人尔。
注释
乌什: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汉代时为温宿国地,唐代置温肃州,州治大石城,又称作“于祝”。元明以来有倭赤、乌赤等名称,或为其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后地名汉文定为“乌什”。据史料记载,1765年,因阿奇木伯克阿不都拉和办事大臣素诚性情残暴,鞭责凌辱乌什人日以为常,且贪纵之极,多方需索,勒买布粮马羊,壮则攘之,而羸者倍值售之等事,激起事变,但很快就被清军扑灭。事变虽然牵制了清朝在新疆大量的军力、财力和物力,但却没有因此引发南疆社会的动荡,更没有动摇清朝在全疆的统治。
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
脰(dòu):脖子,颈。
译文
大学士温公说:他率军征讨乌什时,有个骑军校腹部中了几刀,医生缝不了伤口。恰好俘虏了几个回族妇人,医生说:“有办法了。”选了一个年轻丰满白皙的妇人,活活剐下一块肚子上的皮肤,盖在伤口上,用布捆扎住,这个军校因此得以活下来。伤口痊愈后,移植的皮和原有的皮完全吻合,连痛痒的感觉也一致。温公说:“不是因为打仗,不会有这样的伤病;不是因为打仗,也不会得到这样的‘药’。”这话说得一点儿不假。但是反叛的乱党,按法律本来就应该处死;即使不剐剥皮肤,他们也免不了被砍头。用他们的皮肤来挽救忠义将士的生命,这与通常靠杀害人来救某人性命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周化源言:有二士游黄山,留连松石,日暮忘归。夜色苍茫,草深苔滑,乃共坐于悬崖之下,仰视峭壁,猿鸟路穷;中间片石斜欹,如云出岫。缺月微升,见有二人坐其上,知非仙即鬼,屏息静听。
右一人曰:“顷游岳麓,闻此翁又作何语?”左一人曰:“去时方聚众讲《西铭》,归时又讲《大学衍义》也。”右一人曰:“《西铭》论万物一体,理原如是。然岂徒心知此理,即道济天下乎?父母之于子,可云爱之深矣,子有疾病,何以不能疗?子有患难,何以不能救?无术焉而已。此犹非一身也。人之一身,虑无不深自爱者,己之疾病,何以不能疗?己之患难,何以不能救?亦无术焉而已。今不讲体国经野之政,捍灾御变之方,而曰吾仁爱之心,同于天地之生物。果此心一举,万物即可以生乎?吾不知之矣。至《大学》条目,自格致以至治平,节节相因,而节节各有其功力。譬如土生苗,苗成禾,禾成谷,谷成米,米成饭,本节节相因。然土不耕则不生苗,苗不灌则不得禾,禾不刈则不得谷,谷不舂则不得米,米不炊则不得饭,亦节节各有其功力。西山作《大学衍义》,列目至齐家而止,谓治国平天下可举而措之。不知虞舜之时,果瞽瞍允若而洪水即平,三苗即格乎?抑犹有治法在乎?又不知周文之世,果太姒徽音而江汉即化,崇侯即服乎?抑别有政典存乎?今一切弃置,而归本于齐家,毋亦如土可生苗,即炊土为饭乎?吾又不知之矣。”左一人曰:“琼山所补,治平之道其备乎?”右一人曰:“真氏过于泥其本,邱氏又过于逐其末,不究古今之时势,不揆南北之情形,琐琐屑屑,缕陈多法,且一一疏请施行,是乱天下也。即其海运一议,胪列历年漂失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