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十 · 滦 阳 续 录 二(第9/19页)

《尔雅》、《史记》,皆称河出昆仑。考河源有二:一出和阗,一出葱岭。或曰葱岭其正源,和阗之水入之。或曰和阗其正源,葱岭之水入之。双流既合,亦莫辨谁主谁宾。然葱岭、和阗,则皆在今版图内,开屯列戍四十馀年,即深岩穷谷,亦通耕牧。不论两山之水,孰为正源,两山之中,必有一昆仑确矣。而所谓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亦概乎未闻。然则五城十二楼,不又荒唐矣乎!不但此也,灵鹫山在今拔达克善,诸佛菩萨,骨塔具存,题记梵书,一一与经典相合。尚有石室六百馀间,即所谓大雷音寺,回部游牧者居之。我兵追剿波罗泥都、霍集占,曾至其地,所见不过如斯。种种庄严,似亦藻绘之词矣。相传回部祖国,以铜为城。近西之回部云,铜城在其东万里;近东之回部云,铜城在其西万里。彼此遥拜,迄无人曾到其地。因是以推,恐南怀仁《坤舆图说》所记五大人洲,珍奇灵怪,均此类焉耳。周编修书昌则曰:“有佛缘者,然后能见佛界;有仙骨者,然后能见仙境。未可以寻常耳目,断其有无。曾见一道士游昆仑归,所言与旧记不殊也。”是则余不知之矣。

注释

落漈(jì):海底深陷的地方。漈,水边,水涯。

和阗:清初改“于阗”为“和阗”。

葱岭:对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诸山的总称。传说因山上生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

拔达克善:又称“巴达克山”,今属阿富汗。

南怀仁《坤舆图说》:南怀仁,字敦伯,又字勋卿(Ferdinand Verbiest),比利时人。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坤舆图说》,上卷为自然地理常识,下卷多为人文地理的内容。关于五大洲的记述,多采自《职方外纪》而略加新说。

译文

海里的三岛十洲,昆仑山的五城十二楼,词赋家们这样吟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朝鲜、琉球、日本等国,都能读中国的书。日本,我曾见过的《五京地志》和《山川全图》,书中标明的国界绵延几千里,并没有什么仙山灵境的记载。朝鲜、琉球的朝贡使,我曾跟他们细细讨论过,同他们都说东洋除日本外,还有大小国家几十个,大小岛屿不知有几千几百个,这些清朝人肯定没有去过的地方,却往往有商船不远万里往来贸易,但都说没有听说过仙山灵境一事。只是在琉球有一处海水低陷的地方,近似于传说中的三千弱水。但是经过那里的船只,偶然赶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时也能够回来,也没有听说有什么白银的宫殿之类,那是个可以看到却到不了的地方。那么所谓三岛十洲,难道不是纯属虚构之词么!

《尔雅》、《史记》都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据考察,黄河有两个源头:其一源出于和阗,另一源出自葱岭。有人说葱岭是主要源头,和阗的源头流入其中。也有人说和阗是主要源头,葱岭的源头流入其中。应该说,两个源头既然汇合,就分不出谁主谁次来。但葱岭、和阗都是在大清的版图中,在那里驻军屯田已经四十年之久,就是那些地方的深山险谷,也有人耕种放牧。且不论两处源头哪一处是正源,不过两座山中,定有一座昆仑山是确定无疑的。但所谓的瑶池、悬圃、珠树、芝田,不仅从来没有见过,而且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么所谓五城十二楼,不是更荒唐么!不仅如此,灵鹫山就在如今的拔达克善,诸佛和菩萨的骨塔至今还在,上面题写的梵字,与经典都一一相符。还有六百多间石屋,就是所谓的大雷音寺,有回部的游牧民住在里面。清军在围剿波罗泥都、霍集占时,曾经到过那里,见到的就是上面说的这些。所以那些种种庄严的传说,似乎也是经过渲染加工的故事。相传在回部祖先居住的地方,以铜筑城。可是西部的回部说,铜城在东边万里的地方;而东部的回部也说,铜城在西边万里的地方;双方都是远远顶礼膜拜,至今谁也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由此推测,南怀仁著《坤舆图说》中记载的五大人洲,还有珍奇灵怪之物,也都是这一类的。编修周书昌则说:“有佛缘的人,才能见到佛界;有仙骨的人,才能见到仙境。而不能因为一般人看不到,就武断地说没有佛界仙境。我就曾见过一位道士游历昆仑山回来后,讲的和过去的记载完全符合。”这种说法我就搞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