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说辛稼轩(第4/8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借登山临水而吊古伤今的名作。郁孤台建在赣州以北贺兰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而得名。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吉州吉水县,江滨有石材庙。隆佑太后避虏,御舟泊庙下,一夕,梦神告曰:‘ 速行,虏至矣!’ 太后惊寤,即命发舟指章贡。虏果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稼轩即因此史实而生感慨。

词的上片,先写往来登临郁孤台之人,心怀忠愤,感慨当日金人险些追及隆佑太后的奇耻大辱,不由得泪水溅入清碧的江水之中。江水奔流不尽,而行人的伤心之泪,也横流无尽。登台向西北望去,哪里能见到故都汴梁?只见重重叠叠的山,遮住了望眼。隐喻故都已沦于金人之手。过片承上“可怜无数山” 顶针写下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二句,表面上是讲赣江之水不为青山所阻,滔滔不息,奔流到海,实际上是说神州贵胄,虽遭一时折辱,终当重新奋起。然而,朝廷终无恢复中原之志,词人心中本已积郁难开,更何况听到深山中鹧鸪的哀叫?无限哀凉心事,自然尽在不言中了。鹧鸪似山鸡而体型较小,其叫声像是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山中何鸟不鸣?词人偏说听着鹧鸪啼,是说恢复之事行不得,意蕴极为深长。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此词音节繁密,急如擂鼓,沉郁之至,而又崇高之至。词人行经博山(治属今山东淄博) 一带,在一户王姓人家投宿;庵,圆形的草屋。词的上片,描写宿所的简敝:老鼠觅不着食物,夜中绕着床铺活动;门窗残破,蝙蝠飞入屋中,围着灯火翻飞;大风吹着屋顶上的松树,松叶摇得沙沙响,仿佛是一阵骤雨;糊在窗棂上的窗纸,也已残破不堪,发出低喃的声响,如同有人在絮絮自语。在这样的环境下,词人的心境是沉郁的、哀凉的,他自然地点检平生心事,想起自己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少年时受祖父所命,入燕京应举,以刺探敌人虚实,后来南渡投宋,终不能一骋其志,年华虚度,只落得头发花白,容颜苍老。但结二句陡然振起,谓秋夜梦回,仍时时以天下江山为念。这种造次颠沛,不离于仁的悲剧情怀,与词人的生命相始终,展现出崇高之壮美,也是稼轩词最能动摇人心的地方。

稼轩是在沦陷区起义投奔大宋的。宋高宗绍兴辛巳(1161),金主完颜亮读了柳永的《望海潮》词,欣然有慕于江南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兴立马吴山之志。他举大军南侵,却在采石矶被宋军击败。其时完颜雍又在后方政变,登基为帝,侵宋的金人军心不稳,遂发起兵变,杀死了完颜亮。金国内乱让稼轩看到了恢复故土的希望,他结合了二千兵马,举义旗起义,投奔当时有二万兵马、号称天下节度使的耿京,并被封为掌书记。稼轩还说服了另一支义军的首领义端和尚归顺耿京。孰料义端首鼠两端,一天晚上,偷走了耿京的军印逃走,准备投降金人。耿京发现此事大怒,要以军法处置稼轩,稼轩却并不慌张,向耿京要求给他三天时间,必将义端拿获,如事不遂,再来就死未晚,稼轩遂一路向金营追将过去,终于在半途追获了义端和尚。义端自知性命不保,忙对稼轩说:“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义端大概善相术,他想挟此秘术乞得不死,稼轩当然没有理他,径斩其首,归报耿京。这一年他才二十二岁。

稼轩被后人称作“ 辛青兕”,就是因义端说破他的“ 真相” 这件事。他的好友陈亮这样形容他的相貌:“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所谓背胛有负,就是说他肩部肌肉发达。稼轩的身材一定非常魁梧壮硕,他更像一位赳赳武夫,而不是文人。他让我想起了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逢甲于清廷决定割让台湾后,举黑虎义旗抗日,号“ 台湾民主国”,尊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自任副总统兼大元帅,抗日失败后逃回内地,住在梅州蕉岭。其《岭云海日楼诗钞》力大无伦,其人外形也勇武非常,曾被人误会是武进士。实际上丘逢甲自幼文采出众,有神童之誉,是正途进士出身。这样兼资文武的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他们更像是古希腊的悲剧英雄。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