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第6/6页)
纵观《傲慢与偏见》,可以说,奥斯丁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原因可谓揭露得深刻,但这种揭露,在这部喜剧性的世态小说中,不是凶狠的,不是感伤的,不是道德义愤的,也不是玩世不恭的,而是嘲讽的。奥斯丁的嘲讽渗透于全书的字里行间,在人物塑造上起了关键作用,也是叙述中的灵魂。但这种嘲讽不是文字游戏,也不在抽象品格上兜圈子,而是紧紧围绕对人们的现实关系的揭露。
总之,观察的深度与才气横溢的嘲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凝炼为一部闪耀着喜剧光彩的现实主义杰作,摆在世界名著的行列中间毫不逊色。
朱虹
[1] 转引自伊扬·瓦特编:《奥斯丁:批评文选》1963年美国版第15页。原为书评,发表于《民族》报1923年12月15日,收入论文集时本段被删去。
[2] 《书信》1814年9月9日。
[3] 《书信》1816年12月16日。
[4] 《书信》1816年4月1日。
[5] 见本书第29章。
[6] 同上。
[7] 见本书第4章。
[8] 见本书第1章。
[9] 见本书第22章。
[10] 见本书第38章。
[11] 见本书第28章。
[12] 见本书第3章。
[13] 艾德蒙德·勃克书信《论谋求与法国弑君政权媾发》,见《艾德蒙德·勃克作品集》,牛津大学出版社,1928年版,第6卷,第150页。
[14] 见本书第44章。
[15] 见本书第36章。
[16] 见本书第59章。
[17] 见本书第56章。
[18] 见本书第1章。
[19] 同上。
[20] 同上。
[21] 见本书第54章。
[22] 见本书第28章。
[23] 见本书第30章。
[24] 见本书第29章。
[25] 见本书第60章。
[26] 见本书第18章。
[27] 见本书第16章。
[28] 见本书第16章。
[29] 见本书第17章。
[30] 见本书第25章。
[31] 见本书第18章。
[32] 见本书第36章。
[33] 见本书第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