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益是刃,信誉是鞘 (第2/19页)
“古朝奉,我说句话你可别不爱听,”金虎道,“这是长流水的买卖,你这么帮能帮几个?”
“帮一个比起一个不帮,那是天地之别。”古平原边往外走边说,“但求心安罢了。”
前几日下了一场好雪,古平原在雪地中打着一盏灯笼,不时望望天上一弯清冷的新月,辨着方向往城西走。他本来打算到了城西,再找人打听这广全客栈在何处,但离着老远就听得人声鼎沸,许多人在声嘶力竭地喊叫。古平原心中奇怪,循声紧走两步来到近前,这才看明白,就见偌大一个院落,被人群包围得水泄不通,大门口有几个县衙的马快皂隶正在拦着,不然看这架势,这群人就要冲了进去。
然而他们虽然进不去,口中却呼喝不停:“陈老贼,你也有今天,真是天有眼哪!”
“滚出来!我们要擒你到王大人的祠堂去跪上三天三夜!”
“这老贼奸猾得很,是当世秦桧,小心别让他溜了!”
古平原听得不明所以,但却看出这帮人围着的正是自己要找的客栈。左边金字招牌上写的“安寓客商”,另一边自然是“广全客栈”。他闪目观瞧,发现人群中有一人戴着镂花金顶,外罩鹌鹑补服,扎煞(方言。手、头发、树枝等张开;伸开。也作“挓挲”。)着手脚拦挡众人,却也被推来推去,一个站立不稳被挤出人群,趴倒在地。好在地上雪厚没伤着,却也半天爬不起来,两旁人更是没空理他,连那些差役都没发觉此事。
看这官服顶戴,这倒在人群外的分明是本县县丞。什么事居然让他大半夜来此弹压?古平原更好奇了。他在人缝中试了几次,想挤都挤不进去,只得拽住一个人问道:“这里是怎么了,莫非出了命案不成?”
那人是个犟头犟脑的后生,粗声粗气道:“现在还没出,待会儿就说不定了。”
“这话怎么说?”古平原奇道。
后生认真地看了他一眼,“你知不知道,今晚这客栈里来了一个妖孽?”
古平原摇摇头,他真的不懂为何客栈里会住进妖孽。
“穆门十子,你听过没有?”后生不耐烦道。
古平原一扬眉:“听过。”
“那陈孚恩你自然知道了。”
陈孚恩!这个名字古平原不仅知道,而且还熟得很。他是道光咸丰两朝名宦,虽有才干却为人奸邪,先拜道光朝权相穆彰阿为义父,穆彰阿倒台后,他又党附肃顺。人人都知道陈孚恩是个奸臣,却始终攻不倒他,就是因为他的靠山太硬的缘故。
至于陈孚恩的名字之所以为古平原所熟悉,那完全是因为古平原的老师。古平原的老师当初曾做过河道小吏,时逢开封黄河溃决,皇帝特派大学士王鼎为钦差督办治河,王鼎没日没夜守在河堤上,终于保住了一方百姓。古平原的老师亲见王鼎名臣风范,心许不已并以其自勉。后来调任徽州当县丞,仕途上本有一番雄心壮志,谁料任期将满时,却听到了王鼎自尽的消息。
王鼎之所以自尽,完全是因为皇帝袒护穆彰阿,不肯查办其渎职贪墨之罪。王鼎思来想去,最后想了一个很绝的法子,便是“尸谏”,又称“死劾”。他于上朝当日一早,朝服自缢于家中,怀中留的遗书便是一封奏折,其中绝口不谈私事,笔挟风雷,慷慨激昂,通篇都是劝道光帝亲贤臣远小人,共弹劾穆彰阿大罪二十款。
这封奏疏一旦上达天听且流传出去,正色立朝的仁人君子感泣其事,都会一股脑地上书围攻穆彰阿,那么皇帝纵然有心包庇也无济于事,权相势力再大也不免土崩瓦解,王鼎的目的就达到了,虽然身死,然则必登贤臣史册,与龙逢比干齐名,亦可含笑九泉。谁知这件大事居然被瞒下了,皇帝虽然知道王鼎死了,死因却是暴病身亡。
这都是因为一个人在捣鬼!
陈孚恩投在穆彰阿门下,在京中耳目甚多。王鼎尸谏一事他最先得报,赶到王鼎家中威胁其子,说大臣自尽有失朝廷体统,必无厚恤,万一皇上震怒,还可能累及家人。王鼎的儿子胆小,于是将奏疏交予了陈孚恩,事后携父棺回原籍陕西蒲城。而陈孚恩因此事得到了穆彰阿的厚酬,从侍郎升为尚书,主掌兵部。但时间长了,这件事终究还是瞒不过世人,一封奏疏可焚,悠悠众口难塞,王鼎的儿子因为不能全父志而为人唾骂,郁郁而终。陈孚恩的奸臣之名则从此像被刻在额上,只是畏其势大,无人敢当面诘责罢了。
古平原的老师自此亦是心灰意冷,对成为治世良吏绝了念想。县丞任期一满,便飘然林下,做起了私塾先生。古平原跟着老师学习,每年一到王鼎忌辰,老师必定焚香痛哭,口中骂得最厉害的,便是那陈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