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 界 第三十三篇(第4/24页)

[49]查理第二(CarloⅡ d’ Angiò)统治的是那不勒斯。

[50]此灵魂名雅各波(Iacopo del Cassero),是一个法诺(在罗马涅与那不勒斯之间)的贵尔弗派,于一二九六年为波伦亚之高等法官,与埃斯提族之阿佐第八(Azzo Ⅷ d’Este)不睦,为避仇故,设法于一二九八年调往米兰(Milan)任同职。彼于赴任途中,至欧利亚科(Oriago,为威尼斯与帕多瓦间之村庄)被阿佐之刺客所杀。欧利亚科多沼泽,若在米拉(Mira,近帕多瓦之村庄),或易于逃逸也。

[51]安特诺尔,彼自特洛亚城陷落后,逃至意大利,创建帕多瓦,此故事见于维吉尔之史诗《埃涅阿斯纪》中。

[52]蒙泰菲尔特罗之波恩康特(Buonconte dā Montefeltro)为阿雷佐之吉伯林派领袖,一二八九年六月十一日与佛罗伦萨之贵尔弗派战于堪帕尔迪诺,战败被杀。据说但丁亦参与此役,故此处所述有为但丁目击者,但波恩康特之尸从未觅得,故被杀后之种种情形,纯属诗人之想象也。

[53]乔万娜(Giovanna)为波恩康特之妻。因无人为之祈祷,故波恩康特自觉惭愧。

[54]卡森提诺(Casentino)在阿雷佐之北,为阿尔诺河之上游;阿尔齐亚诺(Archiano)为阿尔诺之支流,堪帕尔迪诺一役发生于其岸旁。亚平宁山(Appennino)附近为卡玛尔多里(Camaldoli)派之修道院,建于十一世纪。

[55]阿尔齐亚诺与阿尔诺合流之处。

[56]灵魂被天使所取,魔鬼乃处理其遗体。波恩康特为见于《地狱》第二十七篇之圭多将军之子,此处所写可与彼处对照。

[57]此处将暴风狂雨之原因归之于魔鬼,史家亦记此战后之风雨。

[58]普拉托玛纽山(Pratomagno)在西,亚平宁大山脉在东,二山之间即卡森提诺山谷。

[59]大河指阿尔诺河,此河流入大海。

[60]毕娅(Pia dei Tolomei)生于锡耶纳(Siena),嫁奈罗(Nello dei Pannocchieschi),奈罗疑毕娅有奸情,使人杀之于玛雷玛之堡中。毕娅之死因及死状,传说不一。

[61]阿雷佐人本茵卡萨(Benincasa de Laterina),为锡耶纳法官,曾判处二盗之死刑。吉恩·迪·塔科(Ghin di Tacco)乃著名大盗,为死盗之亲族,杀法官以报仇。

[62]另一阿雷佐人谷丘(Guccio dei Terlati),为吉伯林派,因骑马追逐一贵尔弗派,入于阿尔诺河中溺死。

[63]小斐得利哥(Federigo Novello)为卡森提诺的圭多(Conti Guidi del Casentino)族人,为仇人所杀。

[64]比萨人法利那塔(Farinata degli Scoringiani)为仇人所杀,其父马尔佐科(Marzucco)曾显示宽大而赦免仇人云。

[65]此处所言之谋杀,乃亚历山德罗与拿破仑兄弟间争斗之继续,伯爵奥尔索(Orso)为拿破仑之子,谋杀者阿尔伯托(Alberto)则亚历山德罗之子也。

[66]勃洛斯(Pierre de la Brosse)为法王腓力第四之臣,后受王后玛利(Maria)之诬告而见杀。不拉奔之贵妇(La Donna di Brabante)指王后。诗言如王后在人间不替勃洛斯祈祷,则王后有入地狱之危险。

[67]维吉尔之史诗《埃涅阿斯纪》第六篇中有“勿望上帝之令得因祈祷而变更”一句,此乃埃涅阿斯于地狱中对其溺毙之船夫所说,不能应用于净界,且船夫为异教徒,亦不能与净界灵魂相提并论。

[68]索尔戴罗(Sordello)为十三世纪意大利之行吟诗人,生于戈伊托(Goito),为距曼图亚数十里之地。其所作诗大都用普洛旺斯(Provenza)语。索尔戴罗诗中有“挽诗”一首,为政治上之讽刺诗,其中曾列举欧洲各君主领袖,故在下篇但丁使索尔戴罗任指点各君主之责(但丁大概由其衣服及状态看来,推知为伦巴第的灵魂)。

[69]罗马帝国分为若干省(郡),但意大利并非寻常之一省,乃各省之君长也。

[70]查士丁尼(Giustiniano)为罗马皇帝,以编纂法典著名。但丁意谓:法典者,用以统治国家(马)之器具(缰绳),然国家无君主,犹马鞍之上无骑士也,何益?马无缰而放逸,犹可说也,马已有缰,而鞍上无人,耻莫大焉。但丁感慨执法无人。

[71]但丁此句责备教士,意谓君主(恺撒)不骑此马,教士反占有马络头,即教权侵夺政权,因此国乃大乱。

[72]阿尔伯特(Alberto d’Austria)为鲁道夫(Ridolfo d’Asburgo)之子,相继为日耳曼皇帝,父子皆逗留于阿尔卑斯山北部,拒绝君临欧洲之花园意大利。阿尔伯特于一三○八年被暗杀。继阿尔伯特被选为皇帝者乃鲁森堡公爵亨利第七,此乃但丁希望所寄者也。

[73]蒙泰奇族(Montecchi)与卡佩莱提族(Cappelletti)为仇(为莎士比亚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本),牟纳尔迪族(Monaldi)与腓力佩斯齐族(Filippeschi)为仇。此乃意大利各城市内争之例也。又说,此四族乃不同城市之吉伯林派,因不获皇帝之助而被贵尔弗派所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