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昆顺走廊(第4/4页)

和颟顸蹒跚,消息滞后,对大顺军束手无策坐困愁城的老县衙比,新县衙的效率较高,而且一开始就想着用各种方法从买活军那里买粮,只要有了粮食,他们就能有把握把大乱后惊魂未定的百姓安抚下来,烂摊子给收拾好。

买地虽然不能派出军队直接介入,但救灾队的支援,包括粮食供应,这都是必然会有的。中原道的受灾范围,还和从前的州县不一样,基本上是一道之地,甚至还要更大一些,这对于南洋来说,这就意味着需求激增,他们要用低价来供应更多的粮食。这对于本就不算多宽裕的库存而言,是个非常不祥的消息,而更让人紧张的是关陇地区去年传来的消息——去年,中原、山阴的旱情稍微有所缓解,但甘陇的旱情则更加夸张了。甚至连需水量小的土豆,产量都是大跌。

李黄来这些接近于山阴范家地位的亲买大豪接连告警,近乎是哀求地请买地筹谋前景——在他们绞尽脑汁的维持之下,去年关陇百姓的日子还算是过得去,但如果今年还是这么旱,那他们也要黔驴技穷了。

办法,什么办法?凭你什么办法,郑地虎相信,最后还是要落到南洋米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不能不为明年征米量忧心,同时又免不得要做数学题:南洋的新移民数量,还是由船运力来决定的,这东西真不是说想要就能有,有了人还要有运力,想要明年增产,今年就得多运人……可今年的运力在哪呢?

明年加量,按库里的存粮来说,暂时还能支应,但后年如果还要再加量,那就太可怕了,必须从今年就开始准备起来——本来令他顾虑重重的昆顺走廊,现在突然间变得越来越有诱惑力。郑地虎认为,此时再去想知识教的后患,已经不合时宜了——他前些年开会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几年气候这么差,疫病这么多呀。

“真是见了鬼了……归买也快二十年了吧,头十七八年,虽然也有灾害,但真不至于如此……这就是六姐所说的小冰河时期么?这……不会还没到顶吧?”

现在,一想到未来,他就有点儿愁眉苦脸,和个老婆婆一样禁不住的犯嘀咕,郑地虎是真想不出气候还能怎么更坏了——再要坏,那除非是江河逆流、沧海桑田,连着十年二十年不下雨,倘若真是那般,那也没什么好想的,人就都死绝了吧!怕是连六姐都无法了!

现在的情况,还算是有些希望,不说六姐,普通人也能挣扎一下救一救。郑地虎很快就和莫祈平一起,给新移民、客户联宗的现象定了调子:“由得他们去!如果联宗能让客户多卖平价粮,那就都是好的!”

“至于说,现在占城地区耕地不足的问题,是该引导着去积极开辟新地了——如今这批人不说,如果我们设想的,江北中转南来,这样的办法能成真的话,那肯定也要为更多的新百姓留出耕地来。”

“至于说是往北去安南,还是往南去满者伯夷呀,高棉等地……”郑地虎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当然是往北了!往北打通昆顺,让关陕饥民可以入蜀,走五尺道进彩云道,在彩云道自然会留一部分汉人下来的,但彩云道交通不便,大多数人还是会再通过昆顺走廊,来到南洋——这条路对关中腹地,北部内陆的百姓来说,的确非常艰苦,折损率也会很高,但,这是一条可以靠双腿走通,而不用等船的活路!”

“等待,是这世上最绝望的事情,以整个北地而言,如果气候始终如此恶劣,意味着每年要产生百万以上的灾民,我们对于船只运力都很清楚,这是不可能通过船运消化得了的数量。不管再怎么艰难也好,打通了就有希望在,有了希望,就不会造反,就还有秩序可言——就不会再出现大顺军那样的闹剧。”

郑地虎对自己的这个提案是十拿九稳的,他点了点桌子,强调地说,“时机已至,打通昆顺走廊,不但能增加北地救灾渠道,还能大量增产南洋米,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谁敢阻挠此事,都要被扫下台面,永不翻身!”

说到这里,他的双眼也不由得微微发亮,大概是作为武将的本能,让他在这一刻也感到了相当的兴奋:这可能是买地又一次高级别的军事行动,虽然不太可能由他指挥,但光是想想,也让郑地虎心神激荡了。

“安南的二主之争,旷日持久,彼此争权夺利,令百姓生灵涂炭,如此不义之徒,焉能容其久居高位?”

“此本为我华夏故土,空令小人猖狂,是时候将其光复,重回行省列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