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大平原初得安稳(第3/4页)

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呢?祭司说,也没有多久,不过是七八个月,刚种了两季水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现在,大平原已经不打仗啦。占城那里的人又太多了,这么好的地可不能空着,大家就到这里来种地,顺便教本地人怎么兴修水利,保证灌溉。”

这就和祭司们在村子里做的功德差不多,定心想,这些人可真多啊!好像源源不绝,他们在来这里以前,都在哪里住着呢?为什么他们来了,大平原就突然不打仗了?

祭司语气轻松地说,“因为我们不希望大平原打仗,大平原就不打仗了——这可是六姐的意思。这么好的地,用来做战场实在是浪费,安南、暹罗、八百媳妇、洞乌国……大家都认为六姐说得对,大家都想要赶紧种田,把多出来的粮食卖给买活军,所以就不打仗了,让士兵都回老家种地去。”

这话听起来,非常的令人费解——一句话就不打了吗?就算是六姐……其实,定对六姐这个人是并不熟悉的,他所能接触到并且最为崇拜的还是祭司,以及祭司所说的学习苦行,因为这都是切实让他感受到好处的人和东西,至于说别的,他听听也就算了,没有什么真实的感受。

直到现在,听到祭司这么轻描淡写地说起,大平原上多年的战争,因为六姐的一句话就结束了,他这才有了一点虚无缥缈的感觉——好像,的确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一种很大的力量——

但,这是怎么办到的呢?怎么能用一句话就让这么多人都听她的话呢?这又是定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了。但是,一路往南时,所见到的景象又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多的崭新的房子,好像还冒着竹子被劈开后的清新的香气,那么多的农户在田地间来来往往,搬运着各种各样的作物。

面貌和衣着截然不同的农人们,自然地出入在同一个村子里,通过简单的言辞和比划交流……定注意到,他们之间能沟通的程度,要超过了自己的老乡和新客人,他想这原因是很明白的:占城的新客人,肯定是先到大平原,再到平原北面定的村子,说不定也会很快就再有人往北去,所以越往南,这些人来得越早,改变也就越大。眼下这些村子的现状,应该就是不久后他老家的将来。

修成新的吊脚楼,学会说……不,估计比定大的乡亲们一辈子也学不会说官话了,孩子们倒是可以指望,但让乡亲们学会说一点点官话,还是可以的……能多吃些油,糖也比从前吃得多一些……能比从前多一两件衣服穿——定想,这些从南边看到的东西,还是很值得去盼望的。比起来,接纳新客人所带来的土地上的损失,那就根本不值一提了,或许根本就不能叫做损失。

劝大家和新客人友好相处,他做了个正确的决定,定下了这个结论,并且由衷地高兴起来,好像放下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重担。大平原上的见闻,让他知道了新客人们的友好——已经过了好几个收成了,那些高棉人也过得越来越好,不用再躲到远处的深山中去,也没有被新客人们欺负。

一路走啦,路上当然不算舒服,但对定这些学徒来说,只要有炸虫子佐餐,就算是能开荤,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他们一路走来,队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徒加入他们。这也让他们彼此都多了新的苦行任务——那就是互相学说对方的土话,这些学徒们,除了自己的母语之外,不但要学会说官话,还被鼓励多学一些别的土话,这让很多人都头晕脑胀,叫苦不迭,但作为修行的一部分,学徒又不能不勉强坚持,那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往往让祭司发笑。

“这样的一支队伍,就算是国都也可以攻打了罢!”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玩的时候,尤其是人数多起来以后,大家都为队伍的规模感到自豪——对于这些村民来说,二百人的队伍,已经非常罕见了,他们自信地认为,这样的队伍就算在从前的战争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甚至哪怕是在整个南洋,都很少有这样的精兵(他们认为自己都是相当能干且精锐的),往往以此来开着玩笑。

尤其是高棉的学徒,很热衷幻想让他们这支队伍去冲击高棉的王城,这是因为他们的国王非常贪婪,压榨高棉农民十分狠辣,又热衷于修建寺庙,而不是把钱拿去招兵,对抗入侵国境的安南和暹罗军队。这一点,让在祭司教导下逐渐学会思考的高棉学徒大为不满。

对于这样的幻想,祭司往往只

是报以微笑,很多学徒认为这是一种默认的态度,但定不这么想。他的观点也在到达占城的第一天得到了佐证——祭司带他们从码头边入城,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安排。但在那天,这些来自闭塞村落的学徒们,第一次见到了这样——这样大的场面,他们被震慑得站在角落里,张大着嘴丝毫不能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