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章 旧人赏新月(第3/4页)

如此,两姐妹竟是目无余子,以清高孤傲闻名,都夸说她们是要洗刷了大学音乐系的名声——上一代的教师,许多来历都不那么光彩,叫人嘀咕,生怕把攀龙附凤、以色事人的不良习气,带到学生这里。如今卞家姐妹之风骨,也算是狠狠地回击了这样的猜疑。

这二女以音乐为业,也是羊城港新晋名流,隐隐有和之前不少戏社打擂台的势头,而杨爱则是一边写话本,一边治学,她在历史上始终有浓厚兴趣,话本赚来的钱财,以使她一辈子不愁吃穿,便把力气用在了著论文上,大有皓首穷经,重修一部《二十四史》的壮志。

她也是小姐妹里,年纪较长的这几个人中,书卷气最浓的,另几个如顾眉生、李玉照,如今都是大富,大家聚会的这处别庄就是顾眉生的产业,李玉照则是和兄长一起,做辽东烟草生意发家,又和顾眉生,合伙做洋番买卖——她们两人,读大学时都选修了洋番语言系,在这块是下了死力气的,是少见将南洋诸般语言,乃至大食、天竺以及北面罗刹语俱通的人才。

顾眉生非常喜欢游历,曾远赴建新,查看该处的猛火油矿,因而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很丰富,她以自己少年时作画换来的钱财做本,借用李玉照家里在辽东的人脉,很快梳理出了几条独家的商贸路线,在商界有‘点石成金’的美誉。

很多在甲地常见不值钱的货物,到乙地却非常的畅销,这种商路的发掘,使得她占尽先机,顾眉生对于这些商路,运营几年之后,便会出让,几次下来,不过是五七年时间,已成殷实富户。

就说顾眉生初试啼声的买卖,就很是有趣——顾眉生认为,辽东大豆极好,用盐卤来点,暴殄天物,遂贩了石膏来,以石膏点嫩豆腐出售,结果大受欢迎。虽说石膏矿并不鲜见,但因为餐饮业比较认死理,从她这里买了一次,效果既然好,宁可略贵些也要再买她的。再者,点豆腐的是生石膏加工制成的熟石膏粉,这加工过程就有讲究了。顾眉生的石膏粉比较洁净,商家也愿意多付这个钱。

别看这似乎是一门小生意,但辽东何其广阔,新建起的城镇又是林立,那些哥萨克人、罗刹人内附,使得本地人口也是逐年上升。就光是辽东一地的石膏卤子供应,都够养活一个人口繁多的兴旺家族了。更何况顾眉生只有一人呢?

她又妙笔生花,教那些北方蛮子,以甜品的方式来品尝糖水嫩豆花,在内附北蛮中培养起使用豆腐的习惯,大家一品之下,也觉得嫩豆花入口,清甜如玉而口感细嫩如丝绸,是从来没有品味过的精致美食——试想,这辽东新增的数十万人口倘若都追捧一种美食,能带来多大的商机?

如此,顾眉生竟把一门小买卖做得有滋有味,称为发家的根本。实在的说,这石膏粉也是北方矿产,只是在他们自家设立的工坊中再加工罢了。顾眉生实在赚的,按她自己说,‘是教乡下人开买荤的钱’,她就专门在这种针对洋番土番的贸易中寻找发财的商机。

以她如今的身家,前往袋鼠地游历,包下一艘专船的开销,也算是承担得起了,在羊城港城郊购置别庄,自住之余,兼且招待自家姊妹,还有两三处小院子,也是随缘经营,不是老相识都难来订座。这顾家私房菜,虽然是个‘素’场子,但在羊城港小圈子里也有不小的名声,很受文人雅客的追捧——要说餐费真不便宜,可菜蔬用料半点都不奢靡,无非是新鲜别致而已,这其中餐谱还少不了诸位姐妹的巧思呢。而板壁上悬挂的精品字画,也无不是姐妹们的手笔。

众人只要是羊城港小聚,几乎都在这顾家别庄内,到底是从小一起长起来的姐妹,虽然聚会次数不多,许多朋友一走就是一年多,但一旦再见,喝上两杯淡啤酒,生疏隔阂便全都消失不见,能说不能说的,也全都一股脑儿倾泄出来。

吴香儿算是其中最深沉之人,但也不过是不主动提起一些敏感传闻罢了——其实她也不用说什么,哪怕她在宣化办公室上班,耳目灵通,可姐妹们的消息之准,之快,也屡屡让她吃惊。

譬如说,如今朝廷可能要对欧罗巴用兵的小道消息,吴香儿压根没提,便有姐妹谈起道,“没准就是因为果阿之事,朝廷准备出手,这一阵子已经在造势了,那些洋番心中不安,故而赶紧临阵磨枪,买下报纸来要为自己发声,唯恐开战的事情传出之后,他们被本地的百姓当做细作,要逐出羊城港去。”

又也有人和袁哥持一样观点,“其实为这些事情争吵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开战是真,肯定会停止吸纳欧罗巴百姓,如此不会再有新的洋番入来,问题也就没那么尖锐了。《羊城小报》,或许是尚不知道这一点,胡乱发力,或者,其实已经知道了,但却也是为了自身的销量,装聋作哑,挑起事端就只为了多卖几份报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