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宦官的突围路径(第5/11页)

这个汪直视察过江南后,又继续南下,一路搜刮民财。他索要钱财的手段很高明,本人口口声声称要廉洁奉公,手下的校尉却一个劲伸手要钱,就这样一路中饱私囊到了福州。福州的大小官员也是毫不含糊,“自三司官以下,迎候唯谨”,小官吏如果惹恼了汪直,拖出去就是一顿杖责。就在汪直在福建耀武扬威的时候,却出了一桩意外。福州镇守太监卢胜是个细心人,他发现这个汪直口口声声称自己提督西厂,是钦差大臣,可他手里却没有一件皇家信物。经过认真调查后,才发现这个“汪直”是赝品。这个“汪直”以为自己穿上马甲,别人就认不出来了。

但是我们不要只被眼前的政治诈骗案蒙住了双眼,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骗局背后隐藏的现实问题。诈骗案只是一场意外,参与交易者不会因为一场意外而收手。官员们希望能从身穿“权力马甲”的汪直那里捞取好处,而他们只想着在官场规则中各取所需,根本无暇分辨穿“权力马甲”的人到底是真还是假。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想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只要做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就可以分得皇帝的权力。这些身穿“权力马甲”的宦官下去走走,下面的官员都视同皇权代言人。如果能够巴结上,日后的前程也自然远大。

像假汪直这样的江湖骗子都知道口衔“天宪”,可见确实有“天宪”存在。就算有官员持怀疑态度,他也不敢站出来核实。按照正常的权力习惯,汪直这样的宦官发了话,有哪个吃了豹子胆的官员,敢证实这些是不是皇帝的意思?

如今是谁这么大胆,居然敢假冒汪直来个全国巡回诈骗?很快事情就被查了个水落石出。假汪直其实真名叫杨福,是江西人,曾经在崇王府里当过内使,到过北京。后来,他逃了出来,想回老家。路过南京时,杨福碰到一个熟人,熟人发现杨福长得很像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汪直,于是杨福心生一计,决定冒充汪直骗些钱花,那位熟人就扮作他身边的校尉随从。两个“混搭”的骗子先到芜湖敲了一笔,见没有露出破绽,于是他们大着胆子沿江而下,再顺着浙江沿海南下。由于杨福在北京城混过,对朝廷礼数略知一二,所到之处居然没有人怀疑唱着双簧的二人是山寨版的。

如今东窗事发,假汪直案传至京城,轰动朝野上下,案犯自然是罪不容赦。成化十四年(1478年)七月,假汪直(杨福)被处死。

假汪直死了没几年,真汪直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宪宗皇帝身边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表演节目逗宪宗开心,他就现场表演了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小太监装作没听见。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小太监赶紧作匆忙躲避状,一边躲一边念叨:“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接着这位极具表演天赋的“阿丑”小太监又扮演汪直,操着两柄“钺”来到皇帝身边,说:“我带兵全仗此两钺。”旁人就问:“你的钺是什么钺呀?”阿丑说:“王越、陈钺。”半真半假的笑话博得宪宗皇帝开怀一笑,可笑过之后,皇帝也发出了一声叹息。因为笑话中提到的王越、陈钺,实际上不过是交结汪直的两个大臣。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带兵远征的汪直请求班师回朝。对汪直已经不感冒的宪宗皇帝却叫他继续御敌,但不久后,又命令军队全部撤回。之后,宪宗皇帝又派汪直到南京担任御马监,西厂也被撤销。此后汪直终老南京,再也没有回到皇帝身边。

尽管假汪直死了,真汪直也被削夺了权力。但是继汪直之后,借着东厂或者西厂、锦衣卫的名义,假充特务的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嘉靖年间,竟有强盗冒充锦衣卫,到县衙门绑架知县大人的事件发生。假冒锦衣卫的强盗直接闯进滑县县衙,绑架了知县张佳胤,并索要巨额赎金。这位张知县也算临危不惧,说自己没钱,不过可以让县里的大户们先凑一凑。然后他给强盗打了个“白条”,上面写了十个大户的名字,让强盗拿着“白条”去找大户索钱。强盗不可怕,就怕强盗没文化。大字不识几个的强盗,真就拿着那张“白条”找人要钱去了。实际上,张佳胤在“白条”上,写的都是县里捕快的名字。看到知县大人的亲笔文书,捕快们立即出动,强盗落网,知县脱离险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特务吓怕了各级官员,以至于有时候连真特务站在面前也不敢认。嘉靖四年,有锦衣卫到广东侦查,副使孙懋和按察使张祐怀疑是假的,捉住锦衣卫一通审问。等到真相大白,孙懋和张祐也就只有坐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