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下)(第13/27页)
所以在接收日军投降的问题上,共军的李先念和国军的李品仙在这一地区之中首先就成了水火不容的死对头!表面上,日本鬼子在徐州、蚌埠和安徽三个地区,是向国军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缴械,但是一转手之间,李品仙又七零八碎的转交给了李先念,因了这等情况,盘据在大别山二十多个县的共军,就成了华中地区国军的眼中之钉,非拔去不可。
国共两军武力相向,虽在抗战方结束之际便已实际开火,不过,当时的战事,仅属地区性的;而地区也仅局限于陕、晋、冀三省的双方犬牙交错地带。认真来说,全面性的内战,要向后推展到民卅五年的六、七月间,西线国军沿平汉铁路,东线沿运河两岸,在东西近乎千里的横线上平面向北推进,那才算是正式展开了大规模的内战。而由总的方面来说,直至民卅八年的四月共军渡江之前为止,内战虽然打了三年多,却始终不曾在江南地区发生过战斗。而长江北面之最南部首先发生战事的,就是鄂东、皖西之间的大别山战役,这一战的时间,较全面内战的展开早了一个月,其正确的时间,就是民卅五年的六月下旬。
华中地区的第一仗,国军出动了六个军的兵力计十五万人,进攻黄梅、潜山、霍山、宿松等地区,一直推进到大别山的中心地区,这一仗是由第十战区的基本军队:第八四军、第三九军以及孙蔚如的第三十军、第三八军,更有王敬久的第六六军和第九二军,此外还有李品仙的安徽地方部队合力进击,结果,只打了三数天的十余次小战事,国军竟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因为共军已全部撤向陇海铁路北面去了。
二野的「集腋成裘」战术
在之后,不多一年多的日子裏,这带地区从未见共军的蹤迹,直到民卅六年的八月,陈赓和谢富治所率领的共军太岳兵团(两个纵队和一个军),才由山西南部渡过黄河进入了桐柏山区和大洪山区,同时,共军晋冀鲁豫军则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着六个纵队,也由冀南经过豫东,开进了皖北。随着这两支共军之后,原在山东胶东的共军两广纵队和东江纵队,亦于同年九月初开始行动,经过鲁西南,开进了大别山区。他们在经过山东曹州时,还顺手牵羊把国军整编第五七师连同师长段茂霖全部「带」走了。
当共军的这三支大部队开进了湖北和安徽之后,华中的局面就开始受到威胁了。
一开手,陈赓和谢富治就将李品仙指挥的第八四军覃连芳部,和第八八军的第十一师吃掉了;之后,就在桐柏山、大洪山以及中条山地区成立了「豫、陕、鄂解放区」。而刘伯承在大别山区略一停留,即分兵向西发展,仅半年的时间,便和桐柏山区、大洪山区的陈赓部队接联到一起,很快的就成立了「桐柏解放区」、「江汉解放区」、「鄂豫解放区」、「皖西解放区」等四个根据地,这半年之中,他们和国军华中的部队不停的打着,战事虽然不很大,但共军一得手就打,形势一旦不对劲,便立即「转移阵地」,结果,在零零星星的战况下,国军竟毁去了近十三个整编旅。刘伯承的这种打法,叫作「集腋成裘战术」,当然,这也是得意忘形时的讽刺和嘲笑的说法。
桂系部队带着家眷上战场
在这个期间,从整个的内战而言、却正是国军在战果上获得最高分数的阶段,可说到处都在打胜仗;可是在华中地区,却恰恰相反,刘伯承的部队,有几次差不多打进了白崇禧(华中)的大门口,即如该年十一月初,共军在湖北东部蕲春发动了攻击,接着就蔓延到广济和黄岗,前后在这一线上,打了二十多天,国军青年军第二0六师邱行湘的一个旅被歼灭,另一个旅毁掉了两个团。在蕲春的高山埠地区,国军第一三九师全部被消灭了,而同一时间,李品仙的一个保安旅和怀甯师管区也在霍山整个被吃了去。白崇禧当时派出了四个整编师向桐柏山进剿,而陇海线上的刘茂恩也派出了四个师南下接应,但是华中所派出的军队,最低限度有一半以上是有去无回的,整编第十五师不仅全军覆没,连同师长武廷麟以及他的老婆都被共军俘了去。——实在不明白,他们前往打仗,为什么还要带着家眷?
就在白崇禧清剿桐柏山区之时,刘伯承和陈赓却联合发动了一次大反攻,就在是年十二月中旬,前后三四天的时间,郑州以南的平汉沿线两旁,竟被攻破了二十多个县城,国军方面损失了保安队五万多人,而驻守在平汉线上的黄维鲁道源等部队,都吃了不小亏,损失的人数据估计总在两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