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 如 是 我 闻 四(第26/34页)

,尘沙眯目,则夫妇已并似失魂矣。扶回后,倏迷倏醒,竟终身不瘥。外祖家老仆张才,其至戚也,亲目睹之。夫以直报怨,圣人弗禁,然已甚则圣人所不为。《素问》曰:“亢则害。”《家语》曰:“满则覆。”乙亢极满极矣,其及也固宜。

注释

飚(biāo):同“飊”,暴风。飒然:急骤的风雨声。

《家语》:《孔子家语》的简称,又名《孔氏家语》。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传本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

译文

甲与乙有积怨,甲的妻子不知道。甲死后,甲妻要再嫁,乙用重金把她娶了过来。三天后,夫妻一起去见兄嫂,回来时绕道到甲墓前,乙对着耕地的、送饭的,拍着妻子的肩说:“某甲,你还认识你的妻子么?”妻子怨愤,想撞树而死。大家正在拉扯着,忽然旋风突起,尘沙迷眼,乙夫妇俩都像丢了魂一样。扶回来后,他们有时迷糊有时清醒,竟然终身不愈。外祖父家的老仆张才,是他的至亲,亲眼看到了这件事。有理而报冤,圣人不会禁止,但是过分了,圣人就不能容忍。《素问》中说:“过分就有害。”《家语》说:“太满就翻倒了。”乙过分到极点,怨恨讥讽满到极点,落到这个地步,本来就该这样。

僧所诵焰口经,词颇俚,然闻其召魂施食诸梵咒,则实佛所传。余在乌鲁木齐,偶与同人论是事,或然或否。印房官奴白六,故剧盗遣戍者也,卒然曰:“是不诬也。曩遇一大家放焰口,欲伺其匆扰取事,乃无隙可乘。伏卧高楼檐角上,俯见摇铃诵咒时,有黑影无数,高可二三尺,或逾垣入,或由窦入,往来摇漾,凡无人处皆满。迨撒米时,倏聚倏散,倏前倏后,如环绕攘夺,并仰接俯拾之态,亦仿佛依稀。其色如轻烟,其状略似人形,但不辨五官四体耳。”然则鬼犹求食,不信有之乎?”

注释

焰口经:佛教中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

放焰口:佛教仪式。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也是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摇漾:摇晃,摇荡。

译文

和尚念诵的焰口经,文辞很粗俗,但听说和尚招魂施食的梵咒,确实是佛祖传下来的。我在乌鲁木齐时,偶然和同去的说起此事,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印房的官奴白六,原先是个大盗,后来被遣送到这里戍边,突然说:“这一点儿不假。以前遇见一个大户放焰口,我想趁他们混乱时偷盗,却无机可乘。我趴在高楼的檐角上,俯瞰和尚摇铃念咒的时候,发现有无数黑影,高约二三尺,有的翻墙进来,有的从洞穴钻进来,往来纷乱,凡是没人的地方都挤满了。等到撒米的时候,鬼影忽然聚集,忽然散开,忽然上前,忽然退后,好像围着争抢,甚至连仰头接米弯腰捡拾的神态,也模模糊糊能辨别出来。他们的颜色如同轻烟,形状略似人形,只是分不清五官和四肢罢了。”可见鬼还是要求食,这能叫人不相信吗?

后汉敦煌太守裴岑破呼衍王碑,在巴里坤海子上关帝祠中,屯军耕垦,得之土中也。其事不见《后汉书》,然文句古奥,字划浑朴,断非后人所依托。以僻在西域,无人摹拓,石刻锋棱犹完整。乾隆庚寅,游击刘存存此是其字,其名偶忘之。武进人也。摹刻一木本,洒火药于上,烧为斑驳,绝似古碑。二本并传于世,赏鉴家率以旧石本为新,新木本为旧。与之辩,傲然弗信也。以同时之物,有目睹之人,而真伪颠倒尚如此,况于千百年外哉!《易》之象数,《诗》之小序,《春秋》之三传,或亲见圣人,或去古未远,经师授受,端绪分明。宋儒曰:“汉以前人皆不知,吾以理知之也。”其类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