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 如 是 我 闻 四(第27/34页)
注释
后汉:即东汉(25—220),为区别西汉(前汉),故称“后汉”。裴岑破呼衍王碑:见前注。
庚寅:乾隆三十五年(1770)。
译文
东汉敦煌太守裴岑的《破呼衍王碑》,在巴里坤湖上游的关帝祠中,是屯军垦荒时,从土中挖到的。《后汉书》没有记载这块碑,但碑上的文辞古奥,书法浑朴,肯定不是后人假冒的。因为是在偏僻的西域,没有人摹拓,石刻的刀痕笔划还完好无损。乾隆庚寅年,游击官刘存存这是他的字,他的名偶尔忘记了。武进人。摹刻了一个木本,将火药洒在上面,烧成斑斑驳驳的痕迹,极像古碑。两个碑并传于世,鉴赏家大都认为旧石本是新的,认为新木本是旧的。与他们争辩,他们傲然不信。本来是同时代的东西,又有亲眼目睹的人,却还会如此的真伪颠倒,更何况千百年以外的事物呢?《周易》的象数,《诗经》的小序,《春秋》的三传,有的是和圣人同时,有的是离古代不远,师徒授受,头绪很清楚。宋代的理学家却说:“汉代以前的人都不懂,我凭借推理弄懂了。”这跟此事也很相像吧。
康熙十四年,西洋贡狮,馆阁前辈多有赋咏。相传不久即逸去,其行如风,巳刻绝锁,午刻即出嘉峪关。此齐东语也。圣祖南巡,由卫河回銮,尚以船载此狮,先外祖母曹太夫人,曾于度帆楼窗罅窥之,其身如黄犬,尾如虎而稍长,面圆如人,不似他兽之狭削。系船头将军柱上,缚一豕饲之。豕在岸犹号叫,近船即噤不出声,及置狮前,狮俯首一嗅,已怖而死。临解缆时,忽一震吼声,如无数铜钲陡然合击。外祖家厩马十馀,隔垣闻之,皆战栗伏枥下;船去移时,尚不敢动。信其为百兽王矣。狮初至,时吏部侍郎阿公礼稗,画为当代顾、陆,曾橐笔对写一图,笔意精妙。旧藏博晰斋前辈家,阿公手赠其祖者也。后售于余,尝乞一赏鉴家题签。阿公原未署名,以元代曾有献狮事,遂题曰“元人狮子真形图”。晰斋曰:“少宰丹青,原不在元人下。此赏鉴未为谬也。”
注释
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
齐东语:即齐东野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罅(xià):缝隙。
铜钲(zhēnɡ):古代打击乐器。有柄,形状像钟,但比钟狭而长,用铜制成。
顾、陆:顾,东晋顾恺之,有“画祖”之称。陆,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陆探微,被奉为中国最早的画圣。
橐(tuó)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译文
康熙十四年,西洋进贡了一头狮子,翰林院的前辈们大多写了词赋咏唱。相传这头狮子不久就逃走了,跑起来像风一样,上午十点多挣开锁链,中午就出了嘉峪关。这只是齐东野语而已。康熙皇帝南巡,由卫河回京,还用船运载过这头狮子,先外祖母曹太夫人当时还在度帆楼窗缝里偷偷看过,狮身像黄犬,狮尾像老虎但稍长,脸圆圆的像人,不像其他兽类那样尖尖长长的。狮子系在船头将军柱上,有人捆了一头猪来喂狮子。猪在河岸时还号叫,靠近船就吓得不出声了,等放到狮子面前,狮子低头一闻,猪已经吓死了。临开船时,狮子忽然一声震吼,犹如无数铜钲猛然合击。外祖家的十多匹厩马隔墙听见,都战栗着伏在槽下,船离开好久还不敢动。这让人相信狮子真的是百兽之王。狮子刚由西洋入京时,绘画技艺号称当代顾、陆的吏部侍郎阿礼稗先生,曾经对狮写生画成一图,笔意十分精妙。这幅图以前收藏于博晰斋前辈家,因为当初阿公亲手赠给了他的祖父。后来卖给了我,我曾经请一位鉴赏家题签。阿公原未署名,鉴赏家因为元代曾经有过献狮的事,于是题为“元人狮子真形图”。博晰斋说:“阿公的丹青技艺,原也不在元人之下。这种赏鉴也不能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