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25/41页)

译文

田村有个农妇,为人贞洁淑静。一天,她往田里送饭,在野外遇到一个书生,书生向她要瓶里的水喝,农妇不答应。书生就拿出一锭银子扔到她衣袖里,农妇扔掉银锭痛骂,书生慌慌张张跑了。晚上,农妇告诉了丈夫,丈夫四处查问,并没有这么个人,怀疑这是个鬼魅。几天后,农妇的丈夫外出,被大雨阻挡不能回家。这个鬼魅变成丈夫的模样,假装冒雨回家,进门就上床,急急忙忙熄了灯,和农妇嬉闹。忽然,闪电照亮窗户,照出上床的就是先前的那个书生。农妇愤恨极了,抓破了他的脸。鬼魅刚跳出窗去,就听到“嗷”地一声叫,不知跑到哪儿去了。第二天早晨,丈夫回来,看见门外有一只猴子脑袋裂开死在地上,像被刀刃砍中的一样。凡是妖魅媚惑人,都是因为对方怀春才交欢做爱。如果本来没有这份心思,却趁对方不注意,变化形象去败坏她们的贞节,就和强奸罪相当了。根据神理,肯定不能容忍,与前一篇中纪竹汀说的事比较,这次报应更快。或许前一篇中的土地爷权力小,不能立即判定,这回是遇到了天神就立即诛杀了鬼魅?或许是前一篇中的鬼魅逼奸未遂,这次是已经玷污了农妇,可以不必请示就诛杀呢?

同年邹道峰言:有韩生者,丁卯夏读书山中。窗外为悬崖,崖下为涧。涧绝陡,两岸虽近,然可望而不可至也。月明之夕,每见对岸有人影,虽知为鬼,度其不能越,亦不甚怖。久而见惯,试呼与语。亦响应,自言是坠涧鬼,在此待替。戏以馀酒凭窗洒涧内,鬼下就饮,亦极感谢。自此遂为谈友,诵肄之暇,颇消岑寂。

一日试问:“人言鬼前知。吾今岁应举,汝知我得失否?”鬼曰:“神不检籍,亦不能前知,何况于鬼。鬼但能以阳气之盛衰,知人年运;以神光之明晦,知人邪正耳。若夫禄命,则冥官执役之鬼,或旁窥窃听而知之;城市之鬼,或辗转相传而闻之;山野之鬼弗能也。城市之中,亦必捷巧之鬼乃闻之,钝鬼亦弗能也。譬君静坐此山,即官府之事不得知,况朝廷之机密乎!”一夕,闻隔涧呼曰:“与君送喜,顷城隍巡山,与社公相语,似言今科解元是君也。”生亦窃自贺。及榜发,解元乃韩作霖,鬼但闻其姓同耳。生太息曰:“乡中人传官里事,果若斯乎!”

注释

丁卯:乾隆十二年(1747)。

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故称。

译文

与我同年考取科举的举人邹道峰说:有个姓韩的书生在乾隆丁卯年夏天住进山里,读书用功。他的窗外是悬崖,悬崖下面是山涧。山涧十分陡峭,与对面峭壁虽相距不远,却只能相望而不能靠近。月明之夜,韩生常常看见对面峭壁下方的岸边有影子晃动,虽然知道那一定是鬼,但估计他到不了这边,所以也不怎么害怕。时间一长,渐渐习惯了,就试着跟他对话。那边也有回应,自己说是坠入山涧摔死的鬼,在这里等着找替身。韩生开玩笑把喝剩下的酒隔着窗子洒到山涧内,鬼在下面接着喝了,也很感谢。从此后,一人一鬼成了聊天的朋友,在读书闲暇时,很能消愁解闷。

一天,韩生试探着问:“人都说鬼有先知。我今年要去应举,你知道我能不能考中?”鬼说:“神仙不查阅簿册,也不能提前知道,何况我们鬼类。鬼只能通过阳气的盛衰,推测人的寿数与命运;根据神光的明朗与晦暗,知道人是正直还是邪恶。至于官场前途之类的事,那些给冥官当差的鬼,也许在旁边偷听了才能得知;城市里的鬼,是从传闻中得到消息;而山野之鬼,连这些也达不到啊。在城市里面,也得是机灵乖巧的鬼,至于愚钝笨拙的,照样是什么消息也得不到。就像您独自住在山里,官府的事尚不得而知,何况朝廷的机密呢?”一天夜里,鬼隔着山涧喊他,说:“给您报喜,刚才,城隍到这里巡山,和土地爷聊了一会儿,好像是说,今科解元是您。”韩生暗自庆贺。等到发榜时,解元是韩作霖,原来,鬼只是听到同姓罢了。韩生叹息道:“乡里的人传说官府里的事,果真就像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