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八 · 姑 妄 听 之 四(第35/38页)
姻娅(yà):泛指姻亲。
梓人:木工。
俾(bǐ):使。
癸丑:乾隆五十八年(1793)。
朱寿昌寻母:朱寿昌,宋代有名的孝子。生母刘氏被嫡妻赶出朱家,自此母子分离五十年。朱寿昌每到一地为官都四处查找,后来又辞去官职一心寻找,母子终于团聚。此为“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三则故事。
译文
宝坻的王泗和,是我的姻亲。他曾经把一篇记述艾孝子事迹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道:艾子诚,宁河艾邻村人。父亲名叫艾文仲,以做木工为生。艾文仲偶然跟人争斗,把对方打倒在地,误以为打死了,害怕了就逃走了,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丈夫逃到哪里去了,传说好像出了山海关。这时他妻子正怀着孕,过了两个月,生下了艾子诚。艾文仲不知有了儿子;子诚自小就由母亲抚养,也不知道有父亲。等稍稍懂事了,才问母亲父亲上哪儿去了,母亲哭着说了原委。子诚从此就茫茫然若有所失,常细细盘问父亲的年龄相貌,还有上辈人的名字、亲戚的姓名住址等。母亲也不知道问这些干什么,姑且一一告诉了他。子诚长大了,有人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坚决拒绝,说:“哪有父亲流离在外,儿子却安然娶妻生子过日子的?”人们这才知道他有志寻父,只是因为寡母还在,不想远离。但是艾文仲没有音信,子诚从生下来也没有出过门,天地茫茫,上哪儿去找?人们都不信他真的能去寻父。子诚也没有议论这事,只是勤勤恳恳干活赡养母亲。过了二十年,母亲病逝。安葬完毕,他就整束行装带着干粮奔赴辽东,有人因为父亲生死不明劝阻他,子诚流着泪说:“如果能找到,他活着就一起回来,死了就把遗骨背回来。如果找不到,我宁可死在路上,也不回来了。”大家哭着把他送走了。子诚出关后,估计父亲是畏罪逃亡,肯定躲在偏僻的地方。凡是深山幽谷、艰难险阻的地方,他没有不找的。时间长了,路费用光了,他就靠乞讨糊口。就这样二十年,始终没有悔意。有一天,他在马家城山里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可怜他穷困,跟他交谈。问明原委,感动得流泪,老人把子诚带到家里,酒食款待。不一会儿有个木匠带着工具进来,估量木匠的年龄和父亲差不多。子诚不由得心动,仔细看木匠的长相,也和母亲说的差不多。他拉着木匠的衣襟哭述父亲逃亡的时间,还仔细讲了家世及亲戚情况,希望这人就是自己寻找的父亲。木匠又惊又悲,待要相认,又觉得在家时并没有儿子。子诚又讲了事情的始末,木匠叫了一声抱着就哭。原来艾文仲辗转逃避到了这里,已有四十多年;又改换姓名叫王友义,所以打听不到踪迹,至此两人才偶然相遇。老人被子诚的孝义感动,谋划着帮助艾文仲回家乡。但是艾文仲长期漂泊,欠了不少债,走不了。子诚急急忙忙奔回家来,典卖房屋田地,向亲戚借贷,弄到一百两银子,终于接回了父亲。七年之后,父亲寿终正寝。子诚找到父亲之后,才娶了妻。如今有四个儿子,都勤恳节俭能够自立。从前文安县的王原寻父于万里之外,子孙至今成为望族。子诚的事和这事相似,也许上天要让他家繁荣昌盛吧?子诚租种我家的地,住处离我的别墅仅有两里路。我看重他的为人,因此详细询问并将大略写了下来,想让读书人做官的人知道,种地的人中间有这么个人。这是乾隆癸丑年重阳节后的第二天。
按,子诚寻父多年,无意中忽然相遇,这和宋代朱寿昌寻母的事情相同,好像都有神帮助,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精诚到了极点,才使神灵受到感动,所以,要说这是靠他们的人力,也是可以的。
引据古义,宜征经典;其馀杂说,参酌而已,不能一一执为定论也。《汉书·五行志》以一产三男列于人痾,其说以为母气盛也,故谓之咎征。然成周八士,四乳而生,圣人不以为妖异,抑又何欤?夫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非地之自能生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非女之自能生也。使三男不夫而孕,谓之人痾可矣;既为有父之子,则父气亦盛可知,何独以为阴盛阳衰乎?循是以推,则嘉禾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