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十 · 滦 阳 续 录 二(第15/19页)
蒋文恪公时为总裁,见之曰:“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然古人嫌隙,多起于俳谐。不如并此无之,更全交之道耳。”皆深佩其言。盖老成之所见远矣。录之以志少年绮语之过,后来英俊,慎勿效焉。
注释
雍正癸丑:雍正十一年(1733)。
畛(zhěn)域:指两物之间的界限。
座师:明清两代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
乾隆壬戌:乾隆七年(1742)。
戊辰:乾隆十三年(1748)。
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
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这里用作人名。
涴(wò):染上,浸渍。
《欧谱》: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宗谱》曰:“其疏略如此,而亦谓之谱。至今人尚有《欧谱》、《苏谱》之称,皆以为典据,谬矣!”
译文
科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取人材,而不是为了让考官收取门生。后来,因为各房考官录取的名额有规定的数量,而分房判卷却没有一定的优劣标准,于是就有了拨房评卷的制度。雍正癸丑年会试,先父姚安公的同年杨农先先生杨丈讳椿,与已故姚安公同年登榜。在判卷时,有十分之七是从其他试房拨入的。杨先生并不介意,他说:“其他试卷确实比本房试卷水平高,我不敢心存偏见,致使黑白颠倒。”这是从座师介野园先生那里听来的,介野园先生就是被拨入杨公卷房而登第的。乾隆壬戌年会试,诸襄七先生拒绝判阅其他诸房拨来的试卷,而他自己房中仅有七份试卷,总裁也只好听之任之。闻静儒先生房中,有一份试卷名列本房第一,重新排名落到第二十名。王铭锡房中,竟然评选不出第一名的试卷,而任钓台先生房中,却出了两个第一名。戊辰年会试,朱石君先生的试卷在汤药冈先生房中列于榜首,实际上,他的试卷是从金雨叔先生房中拨入的,这样说来,金雨叔房中也有两个第一了。当时,大家对此均无异议。所刻同门试卷,我都亲眼见过。
庚辰年会试,钱箨石先生用蓝颜色画了几幅牡丹,分送给考官同事,大家相互传看并在画上题诗。当时,员外郎顾晴沙房中拨出的试卷最多,朱石君拨入的试卷最多,我在赠给顾晴沙的画上题诗道:“深浇春水细培沙,养出人间富贵花。好是艳阳三四月,馀香风送到邻家。”边秋崖先生和着我的诗韵写道:“一番好雨净尘沙,春色全归上苑花。此是沉香亭畔种读上声,莫教移到野人家。”我又为赠朱石君的画题道:“乞得仙园花几茎,嫣红姹紫不知名。何须问是谁家种,到手相看便有情。”石君自己和诗道:“春风春雨剩枯茎,倾国何曾一问名。心似维摩老居士,天花来去不关情。”张镜壑先生接着和诗两首道:“墨捣青泥砚涴沙,浓蓝写出洛阳花。云何不着胭脂染,拟把因缘问画家。”“黛为花片翠为茎,《欧谱》知居第几名?却怪玉盘承露冷,香山居士太关情。”我们是多年密友,彼此间暂时抛开身份地位,相互取笑为乐,题画时并无成见的意思在里面。
当时,蒋文恪先生为会试总裁,看了我们的题诗后说:“诸位先生跌宕风流,笔墨游戏堪称佳话。然而,古人之间的嫌隙与误解,大多是从相互戏谑嘲弄开始的。不如免去这些做法,才是保全友情之道。”大家都十分钦佩他讲的话。蒋先生为人老成持重,他的言论足以说明他的远见卓识。我将此事记录在这里,记住青年时期玩弄虚词绮语、炫耀文辞的过失,希望后来的英才俊杰,千万不要效仿。
科场填榜完时,必卷而横置于案。总裁、主考,具朝服九拜,然后捧出,堂吏谓之拜榜。此误也。以公事论,一榜皆举子,试官何以拜举子?以私谊论,一榜皆门生,座主何以拜门生哉?或证以《周礼》拜受民数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