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彼岸(第10/16页)

“你再叫我一声。”凌郁战栗着请求说。

徐晖饱含深情地轻声呼唤:“海潮儿!”

“……阿晖!”凌郁心上的坚冰“嘭”地碎开,她终于呼唤出深锁于她心底的那个名字。

徐晖和凌郁惊骇地望着对方。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够如从前那样纯粹无遮拦地相爱,究竟是对他人的愧疚将压垮他们的爱情,还是这爱终于能够战胜阴影,一切都未可知。但是从这犹豫而又热切的呼唤声中,他们终于认出了对方,也认出了自己。这是他们的名字,其中含着全部不为人知的欣悦与悲伤。唯有他们知道,唯有他们自己。

徐晖和凌郁出谷那日,春雨连绵。凌郁向父母拜倒,行三叩大礼。千言万语压在胸口,竟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慕容湛扶起女儿道:“出门是好事。去吧,去看看山川锦绣,天地宏阔,然后你们就把自己看得更真切了。”

这番话徐晖和凌郁听得半是明白,半是糊涂。他们囫囵吞枣地记下了,将有日后漫长的岁月细细体会。凌郁又转身向龙益山拜倒。龙益山涨红了脸,但他知道这是凌郁对自己重重的托付,便不退让,也深深回了一礼。

“益山哥!”凌郁低声叫他。

龙益山遽然发现,原来自己已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喜乐哀愁从此都要他一肩扛着,再猛烈的风雨也决不许砸到他亲人的头上。他不觉挺了挺背脊,承受责任压到肩上的分量。他感到身体无比沉重,却比任何时刻都更充满力量。

“妹妹,你放心。”他向凌郁点点头。

慕容湛望着这个朴实爽直的孩子,心头柔软煦暖。原来上天终究还是厚待他的,赐予旷儿做他天上的儿子,益山来做他人间的儿子。

凌波从马厩里牵出墨山和银川,把缰绳交与徐晖。

徐晖忙道:“墨山是慕容兄的坐骑,我如何能据为己有。”

“你们带着旷儿的骸骨,旷儿便与你们在一起。墨山也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凌波伸手轻轻抚摸墨山面颊。墨山便低头在她身上磨蹭,好像是在应答她的问话。

徐晖和凌郁牵过墨山银川,辞别诸人,默默穿过山洞,步出幽谷。他们放马缓行,心中怀有同样的迷惘与忐忑。离愁别绪渐渐淡去之后,萦绕在心头的是对尘世的隔膜与惶恐。毕竟他们已有近一年的光景离群索居,骤然回归喧嚣拥挤的江湖,他们都隐约升起一种心潮茫茫之感。

“海潮儿,你说咱们往哪儿去好?”

凌郁浑身打个激灵,脑海里不由己地冒出一个地方来。她甩甩头,想把这个念头甩进记忆深处。

“你说你想去哪儿,咱们这便去!”徐晖握住凌郁的手。

那个地方直冲舌尖,凌郁咬住嘴唇,硬把它咽了回去,才展开一个敷衍的笑容:“去哪里都好。”

徐晖觉出凌郁手背轻微的颤抖。他的目光深入她乌沉雪亮的眼睛,略一沉吟,便有了计较。

凌郁也不多问,听凭徐晖引领方向。两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在司徒家族执行任务、结伴出行的岁月。马匹、驿站、浮光掠影的城镇世情,就是他们的生活。

凌郁双腿承受着细微而绵长的疼痛,这疼痛成为她肢体感觉的一部分,她几乎已忘记没有疼痛相伴的光阴。或许疼痛本就是生命的常态。长时间骑马,她的腿痛便会愈发强烈,间或伴随短暂的抽搐。她常常一言不发强自忍耐,但细密的汗珠霎时爬满额头,徐晖见了甚是心疼。自此他改了行程,每日骑马至多三个时辰,每行数里便扶凌郁下马慢慢走上一段,并在歇脚时按照慕容湛传授之法为她推拿按摩腿脚,缓解肌肉承受的力度。

一日晌午,他们在一座大市镇的酒楼上打尖。邻座几位客人高声攀谈之声,不时传入耳来。

“小兄弟,你这一身功夫不赖呀,怎么流落在此卖艺?”一个粗壮的嗓音问。

“俺卖两天艺,赚几个盘缠好赶路。”一个北方青年口音朗朗答道。

“这是要去哪儿啊?”在座另一位年纪较长者问道。

“去江南,投奔司徒家族去!”那青年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兴奋。

徐晖和凌郁原未留意他们言谈,忽听得“司徒家族”几字,猝然都绷紧了心弦。这一路他们极力回避这个名字,可又似乎一直在期盼着它。这名字那般熟悉又生疏,亲切又扎人,它霎时就擒住了他们的肝肠。徐晖忍不住调头望去,正撞见一张生气勃勃的年轻面孔,眼中满是憧憬。他转回头来闷头扒饭,胸口隐隐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