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34/41页)

余曰:“皆非也,其心足以持之也。凡人之形,可以随心化。郗皇后之为蟒,封使君之为虎,其心先蟒先虎,故其形亦蟒亦虎也。旧说狐本淫妇阿紫所化,其人而狐心也,则人可为狐。其狐而人心也,则狐亦可为人。缁衣黄冠,或坐蜕不仆;忠臣烈女,或骸存不腐,皆神足以持其形耳。此狐死不变形,其类是夫!”泰宇曰:“信然。相传刘初纳狐,不能无疑惮。狐曰:‘妇欲宜家耳,苟宜家,狐何异于人?且人徒知畏狐,而不知往往与狐侣。彼妇之容止无度,生疾损寿,何异狐之采补乎?彼妇之逾墙钻穴,密会幽欢,何异狐之冶荡乎?彼妇之长舌离间,生衅家庭,何异狐之媚惑乎?彼妇之隐盗赀产,私给亲爱,何异狐之攘窃乎?彼妇之嚣凌诟谇,六亲不宁,何异狐之祟扰乎?君何不畏彼而反畏我哉?’是狐之立志,欲在人上矣,宜其以人始以人终也。若所说种种类狐者,六道轮回,惟心所造,正恐眼光落地,不免堕入彼中耳。”

注释

郗皇后之为蟒:《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载,郗皇后生性好妒,死后堕为蟒蛇,每天被小虫噬咬,痛苦万分。一天在梦中向梁武帝诉苦求救,梁武帝醒后,即向宝志公禅师请问脱苦的方法,禅师告之需以礼佛忏悔,方能救度皇后。武帝于是亲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延请僧众行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

封使君之为虎:据清光绪《宣城县志》载,后汉时期,封邵任安徽宣城丹阳郡太守,此人生性贪婪。一日突然变成一只吊睛斑斓大虎,张牙舞爪地从后堂闯出衙门,沿路不断咬食当地居民,遭到围捕,潜迹于深山老林。当时宣城流传民谣:“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古人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

淫妇阿紫:语出《搜神记》:“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

译文

周泰宇说:有个人叫刘哲,先是跟一个狐女相好,后来娶她做了填房妻子。狐女就像平常人一样操持家务,孝顺公婆,与妯娌们和睦相处,照顾前妻的子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尤其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她老死的时候,尸体也没变回狐狸的形状。有人说:“她本来是个私奔的女子,不愿说真情,假托说是狐。”有人说:“她本来是狐,修炼成了人,但是还没有成仙,所以也有老有死;由于她脱了狐的本形,所以死后尸体像人一样。”

我说:“这些说法都不对。这是因为她的心志完全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了。人的身体可以随着心志变化。郗皇后变成巨蟒,汉代宣城太守封邵变成猛虎,是因为她们的心先前已经变成蟒、变成虎了,所以身形也成了蟒、成了虎。以往的说法,狐狸本来是叫阿紫的淫荡女人变成的,人有着狐的心志,人能变成为狐。狐有人的心志,狐也能成为人。和尚、道士们坐化,躯体往往不倒;忠臣、烈女们的尸骨长期存留不腐,这都是因为精神能够保持形体不变。这个狐女死后形状不改变,就属于这类情况吧!”周泰宇说:“确实如此。人们传说刘哲开始娶狐女为妻的时候,不是没有疑虑、没有担心的。狐女说:‘娶妻是为了成家,如果她合乎要求,那么狐和人有什么不同呢?而且人只知道害怕狐,却不知道常常和狐做伴侣。那些贪欲无度、使人生病损寿的女人,和狐的采补行为有什么区别?那些翻墙钻洞与人幽会的女人,和狐的放荡有什么两样?那些挑拨离间、在家庭制造事端的女人,和狐媚惑人有什么不同?那些偷盗家里钱财送给相好的女人,和狐的抢夺和偷窃有什么分别?那些嚣张狂傲、搅得六亲不宁的女人,和狐的作怪骚扰有什么不一样?您怎么不惧怕她们却反而害怕我呢?’可见这个狐的心志在人类之上,怪不得她开始是人,到死还是人。像她所说的那些具有种种狐狸行为的人,六道轮回,都是由自己的心志所致,我担心,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也就难免堕落到那种境界之中了。”

古者世禄世官,故宗子必立后,支子不祭,则礼无必立后之文。孟皮不闻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