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自传续编(第17/33页)
大概此时,另外一位计划发起人,牧师吉尔伯特·坦南特,来请求我帮助他获得修建一座新教堂的捐款。这座教堂拟归他手下的长老会教友使用,那些人曾经是怀特·菲尔德先生的信徒。我不愿由于经常要求我的民众捐款而使他们不喜欢我,便果断拒绝了。然后他请求我列出一张名单,上面是凭我的经验认为慷慨和热衷公益事业的人。当别人在我的请求之下捐款后,又让其他需要钱的人对他们垂涎,我认为那不太合适,因此也拒绝那样做了。然后他请求我说至少给他一些建议吧。“那我倒愿意,”我说,“首先,我建议你对所有你认识的可能捐款的人说这个计划。然后,给那些你不确定他们是否会捐款的人说明此计划,并给他们看已经捐款的名单。最后,别忽略那些你确信不会捐款的人,因为有些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他笑了,并谢过我,还说他会听取我的建议的。他这样做了,他向每一个人募捐,结果捐款数额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他用这笔钱在拱门街修建了一座宽敞典雅的教堂。
尽管我们的城市规划得整齐美观,街道宽阔而笔直,并以直角相互交错,但是却因为长期未整修而不妙:下雨天,沉重的马车的轮子使路面成为泥潭,很难前进;天气干燥时,尘土又漫天飞扬。我曾住在泽西市场附近,每当看到居民们蹚着泥水购买食物时,就备感心酸。后来终于有人在市场中间的一长条地方铺上了砖块,这样,一旦他们进入了市场,脚下的路就是稳固的,但是去市场时他们的鞋面上全是泥。我就此跟人讨论过,还就此写了文章,最后我终于看到,在市场和居民住宅之间的人行道铺上了石板。在一段时间里,这石板路面使人们很容易就去市场了。但是街道的其他地方没有铺,每当马车经过时,车轮扬起的尘土又落在石板上并堆积起来,不久石板路面又满是泥土,又没人清理,因为当时城市里还没有清洁工。
几经询问过后,我找到一个贫穷但勤劳的人,他愿意通过每周清扫两次,并把每户人家门前的垃圾清理走,这样负责保持路面清洁,每户每个月付给他六便士。然后我就印刷了一张纸给邻近的居民,说明出一点资就可以获得的巨大的益处:更轻松地保持房屋清洁,人的脚不会再把泥土到处带起;商店也会由于顾客更容易走进商店而客流更多;而且在刮风的天气,不会有灰尘吹到他们的货物上面,等等。我把这种宣传纸各家发了一份,一两天之后四处看了看有哪些人家愿意出这六便士。结果他们全部都签了,不久就很好地实行了。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都对市场周围路面的整洁很满意,这给大家都带来了方便,而且这使得大家普遍期望所有路面都铺上一层材料,大家更加愿意为此出资。
不久我拟了一个把整个城市的路面都铺一遍的议案,并在州议会中提了出来。那是在我去英国之前(1757年),直到我离开后才通过,当时估定数额的方法有所改变,我认为那不太好。但是除了铺路以外,还有关于路灯的条款,这是很大的改进。是一位已故的普通百姓,约翰·克利夫顿先生,他在家门外放了一盏灯,给了人们用路灯照明这一想法的启示。有人认为路灯的提出者是我,但那的确属于那位先生。我仅仅按照他的例子,只是在灯的形状方面做了改进,改造后的灯与起初我在伦敦买的球状灯有所差别。伦敦提供的球状灯在以下方面不是很方便,空气不能从下面进去,因此烟不能很快出去,而仅仅在球状灯泡内旋转,很快就黏附在灯壁上,不久就会挡住灯泡发出的光。此外,假如每天都要把灯泡擦拭干净的话很麻烦,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们碰碎,使得它们毫无用处。因此,我建议用四块平整的玻璃围在灯泡周围,上面带有长烟囱来排走烟雾,下面有缝隙可以让空气进入,填充排走的烟雾的空间。这样,灯就可以保持洁净了,不会像伦敦的灯泡在几个小时内就变得灰暗,而是一直保持明亮直到天明。即使一不小心擦坏也仅仅是一块玻璃,很容易修理好。
我有时就想,福克斯克花园里的球形灯能利用下面的小孔来保持干净,为何伦敦人不从中得到启发,也学着在他们的路灯灯泡下面造一些孔。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但是,他们路灯下面的孔是别有用途的,即用亚麻线穿过这些孔,这样就能很快把火焰引到灯芯。而另一用途,引进空气,似乎他们没有想到。因此,每当路灯亮起几个小时以后,灯光就变得暗淡起来,伦敦街道的照明情况就很糟糕了。
说起这些改进,我想起我在伦敦向福瑟吉尔博士(他是我认识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是公益事业的伟大推动者)提出的一个建议。我看到晴天人们从不打扫街道,尘土被带得到处都是。但是一下雨,尘土就变成了泥土,深深地陷在人行道上,除了穷人用扫帚开出的一条小道,根本就过不了。后来人们费力地把泥土收集起来扔进上头敞开的马车里,但是车子上下颠簸,道路两旁还是会撒上泥土,这让行人很是烦恼。人们不扫道路上的灰尘的原因是,扫起的灰尘会飞进商店和房屋内。